《我们》读后感1000字
中文版表述生硬,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如此。作者用俄语写就,在苏联时期被禁。只能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现在又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感觉作者想表达的内容被模糊了。如果在乎阅读的顺畅感,这本书并不让我满意。
作为最早出版(1923年)的反乌托邦作品,和之后出版的《美丽新世界》,《1984》相比,《我们》文风上稍显逊色(也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哈)。而且用数学逻辑象征理性,用完全理性象征幸福,对此并不是很赞同。但所表达的思想是另两部作品也想表达的,扎米亚金先生思想的深刻可以见得。
三部作品时代背景不同,但故事结局都是主人公没有摆脱强权制度,《1984》最惨,温斯顿被选择不自由也不幸福地活着,D-503被选择非自由但幸福(他自认为完全理智的幸福生活在我看来也很不幸福)地活着,而《美丽新世界》中的三位过着有自由(在生存困难的地方自生自灭)但身体受苦难的生活,幸不幸福不做评定。在我看来,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体制是难以改变的,而且体制中的反叛者最后还是变成了体制的执行者,他们觉得幸福,真是对幸福极大的讽刺。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自由但不幸福,不自由但幸福。只能选一种,是自由还是幸福?乌托邦只是不可能实现的梦。如果真的人与人平等,没有阶级。可能就是所有人都在天堂或地狱吧,可是天堂有上帝,地狱有阎王。
不要畏惧当一个思想异化者,所有人思想一致的时候可能就是失去幸福的时候了。我认为最大的幸福就是自由,不止行动自由,还有思想自由,感情自由等。脱离体制伴随着失去体制提供的福利,但是你没有那些福利并不是活不下去,只是道路艰难苦险,但你有灵魂你可以哭泣你可以选择死去还是斗争,你能得到你自己,不是比像一岁宝宝一样被人喂食更幸福吗?
我不相信世界会不存在阶级分化,乌托邦的出现就和我们一直追求公平平等一样。就算统一起跑线,还是会有跑的快的,跑的慢的。跑得快会踏出一条更长的路。像《美丽新世界》中同一等级的人完全相同,是未来式的,也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好在现在这个不平等的世界,这个权力分化的社会,是自由的~幸运的是,还有人相信乌托邦,并为了缩短阶级差距而努力。
三本书看下来,对于反乌托邦的理解仅到自由和幸福的程度。除了反映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外,也反映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爱情,母亲等。到此,仅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们》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