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_1000字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1000字

前段时间有朋友在朋友圈发消息说:“昨天还在想手机好久没摔炸屏了,结果今天就摔炸了,哎!”我当时就回复她:“哈哈你不想用这个手机了吧,潜意识里希望它摔炸,便让这个过失发生了,虽然你不是有意的。”我想这个故事大概能形容弗洛伊德过失心理学所想表达的意思吧。当然了,这个朋友后来一直没理我,哈哈,这算不算我的过失呢[调皮]

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一共分三部分,除了过失心理学,书中还分析了梦和精神病。关于梦的分析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做梦是为了保护睡眠。当睡觉时受到外界的刺激,便会通过做梦让自己不醒。比如作者举的例子,睡觉的时候有钟声,便梦到了参加神父的葬礼。其次,做梦是为了满足自己欲望,现实当中实现不了的事儿可以通过做梦实现。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梦里没有梦到想满足的欲望?原来,我们在做梦的时候内心有一个检查机制,如果内容太过夸张或不和情理,便会用其它的东西来代替,比如用“水果”代替乳房,用“珍珠”、“宝贝”代表爱人等等。也正因为替代的原因,导致了我们不明白自己的梦在表达什么。

书的第三个部分是分析精神病。因为没接触过精神病人,也没有精神病的体验,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顺畅,书中讲了很多种精神病的发展过程,真的很愧疚几乎没记住,我只能说说我记得的个别的症候的发展过程。打个比方吧,比如有个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失败了,但他却不承认失败,也不认错,因为不认错意味着自身不会做出任何的妥协,所以便没有什么真正的行动去通过改良来实现梦想。而且他也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说,对别人的话是一种抗拒的状态,也许是不想被任何人否定吧。即不接受失败,也不愿做任何的改良,导致了梦想永远都实现不了了,正因为他的这份执着,症候便发生了。如果这个时候他通过其它事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说旅旅游看看书啥的,他也不至于得精神病。但如果他无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并始终的完全的沉浸追逐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转移的能力遭到破坏,量变形成质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得精神病了。

虽然我的这篇书评连读后感都算不上,但也希望能把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好像这个版本翻译的不是特别好,所以大家可以找别的版本比对一下再读。

期待再次拜读的时候能有收获更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