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多尔衮》读后感1100字
多尔衮真是英雄,从1626年,多尔衮14岁到1636年,多尔衮24岁,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多尔衮参加了六次对于其他民族的战争,这六次战争,其中有三次是对明朝的战争,两次是对蒙古察哈尔部的战争,一次是对朝鲜的战争。在这六次战争中,多尔衮都显示出了他无与伦比的才干,这其中对于多尔衮本身来讲,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其中的两次。一次就是多尔衮对朝鲜的战争,另外一次,就是多尔衮对蒙古察哈尔部的战争。
1636年3月,皇太极正式称帝,大封文武群臣。那多尔衮在他所封的所有的文武群臣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是礼亲王代善,第二位,郑亲王济尔哈朗,第三位,便是多尔衮,他有了一个自己冠冕堂皇的称谓,“和硕睿亲王”。
随着东北局势的平静,一向雄心勃勃的多尔衮,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大明王朝辽阔的疆土之上,但多尔衮首先必须攻克的眼中钉,就是已经在长城外坚守数十年的孤城宁远,而他的守将就是威名远震的袁崇焕。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都败在了宁远城下,袁崇焕为明王朝建功无数,最终没有战死疆场,却死在了崇祯皇帝的手里,而且是极为残酷的凌迟处死,是多尔衮的计谋。
皇太极去世,立福临为帝应该说多尔衮有如下两个考虑:第一,是以退为进,摄政称王,实际上,多尔衮已经逐渐掌握了大清王朝的统治权 。第二是避免内讧,顾全大局, 既可以达到满洲人内部的团结,也可以达到满蒙的团结,就可以灭掉大明朝,正是由于他的雄心壮志,成就了他的伟业。想想看崇祯帝、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这几个人不差十岁,这些人谁能够有多尔衮的智谋多?谁又能够把天下大事装在自己的心里?利用吴三桂, 看清李自成骄傲轻敌,兵败山海关, 他说,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绅,拷劫财货,士忿矣,掠人赀,淫人妇,火人庐,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矣。
很快就赶上了大明朝与大顺政权的对立,他终于抓住这个百年难遇的大好时机,在一举取得山海关大捷以后,又迅速地占领了北京,并宣布定都北京,此后,多尔衮又派他的哥哥和弟弟兵分两路,向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挺进,继续征讨大明政权的余部南明政权,和大顺政权、大西政权的余部斗争。定下许多安民,利民政策巩固新兴的满清政权,多尔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多尔衮39岁突然去世, 死了不足一个月,顺治皇帝马上下令“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转眼之间,多尔衮—个堂堂的大英雄就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直到一百多年以后, 乾隆皇帝终于在1778年为多尔衮正式平反昭雪,修复坟茔,复其封号,睿亲王多尔衮,这个翻来覆去的这个案子,最终盖棺定论。
历史上的对与错只有后人能看懂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历史上的多尔衮》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