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冯骥才作品精选》读后感_900字

《冯骥才作品精选》读后感900字

冯骥才和《三寸金莲》在我心中是八十年代那个文艺绽放时期的地标。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好作品层出不穷。

一想到三寸金莲就想到Z。她是第一个令我自惭浅薄的同龄人。那时初中,Z是玲的朋友,玲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似乎是讲故事讲到一起的。那时我周围都是打球的朋友,突然碰到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至少比我多很多),一个不光读书还有思想的人- 碰到Z我才知道自己读书是只有吸收和反射没有思想的(现在仍是),而Z的内敛中沉淀了那么多的内容- 我自惭形秽。Z大我两岁,我觉得她一眼看穿我的浅薄,但还忍不住要亲近她听她会说什么。

那些树荫下讲故事聊小说唱歌的日子,那个夏季真美好。

记得那天,我不知怎么说到《烟壶》 (邓友梅?),如何好看我如何喜欢。Z问,三寸金莲你看了吗?非常好,《收获》上,你应该喜欢,去看吧。

那天放学回家,我就从书架上找到那本收获,一头扎了进去。那是怎样的全新体验,将我远远带入一个腐朽神奇的世界。

那时期,《收获》、《小说月报》等杂志上,一个个名字给人一次次惊喜。也就那个暑假吧,我得到一整套当代争鸣作家小说系列,冯骥才,从维熙,贾平凹,孙贤亮,谌容等十几本。。。 简直是饕餮盛宴。

也是在那几年里,收获上读到了玉卿嫂(几年后才知道当时根本没读懂,但那隐约的感觉和文字震撼力还是一样的),还在某杂志上不期而遇张爱玲,都成了念念不忘的名字。

那个时代那样的激动以后再也没有了。但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文艺浪潮,是幸福。

那个夏天之后就和Z失去了联系。这么多年,每每想到那个年代,尤其三寸金莲,就想到Z。希望Z安好,希望那些夏日时光,那树间斑驳的日影和风过处轻响的树叶,会为她的回忆带去一抹亮色。

很少重读一篇小说,但三寸金莲,我重读了。不能说相见如新,但还是一样的被 carried away,沉浸其中,心情随着情节荡漾。好东西就是这样的。

这本书收了冯骥才的几个中篇和很多短篇。炮打双灯,神鞭都是冯的代表作,十分可读。书里还包括一个小小的“俗世奇人”系列,小短篇人物,也很好玩。后面一系列国外国内文化旅游随感,也有点意思但少了特色,不读也罢。

但如果你只有时间读这书本里的一篇,一定读“三寸金莲”。

如果你只有时间读冯骥才的一篇小说,一定读“三寸金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冯骥才作品精选》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