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存启示录》读后感1700字
本学期,第九本书。我曾求驭人之术,纵横捭阖之道,《中国生存启示录》一书,最初以为,是一本“术”书。其实不然,此书不涉及任何道,术之论,只是梁晓声先生,在其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对当代中国,一声声的叩问。于我而言,灵魂愈发孤独,所思所想,常人不足与言,可与言者,却未必有时间肯听一小辈妄言。此书于我,如与长者畅谈,所得匪浅。小子不才,谈了许久,也有些见解,望不吝赐教。
既为中国启示,那必然绕不开我们所处的大争之世。于经济,中国近些年来发展与成果是有目共睹,无可厚非。可是,不知有多少人看得到水面下的暗流涌动。见微知著,从当代国人的生存状态中,可见一斑。吾认为,今国人,愈发缺乏安全感,这里所指,不是生理面对危险,而是心理不断增强的不安。这仿佛是个悖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国民的安全感却变低了,不免可笑。那么,举个例子,当你与工作的上班族聊天时,谈及保险政策,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态度是紧握不放,若与学生党聊天,会发现,近年来考研,公务员,出国等等途径,愈发热烈,除去人民生活条件提高,能负担起更深层次教育费用,但相当一部分人,抱着的是逃避就业或求个安稳。请注意,在这里我用的是求。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问题,反而比想象中更加微妙。如同近期十九大召开时所说,当今是不断提高生产力与追求更高精神的相适配。国民的眼逐渐睁开了,所思所求,自然不满足于建国初期只是求个温饱。可当今经济,却在繁华背后,潜在异变的倾向。这种异变,牵扯着绝大多数平民家庭,一代两代,甚至更久,不同年龄的中国人,被牵扯进这驾所谓经济发展的马车。他们所积累的财富,也在无形中,不断的投入经济的洪流。如若没有好的办法,那么,所谓的经济发展,拼的是当代国人几代所积累的底蕴,消耗光了,这马车也就拉不住了。
政治一词,产生于近代,在从前,我们用的是统治,一字之差,味道却大有不同。何为政治,说到底,是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产生出的果实,文化所化,名为政治。因此,人文,必应在政治之上。只是国人从古至今,或是受了周礼的影响,对于规矩,礼数,看的很重,而发展到近现代,不能说礼数规矩不对,只是无形中,变了味道。当今时代下,政治愈发虚浮。舆论监控,也不断的收紧,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怕是能感觉得出来。早在数十年以前,入党是件极其光荣的事。那意味着,你是个敢为人先的战士,而如今,世道太平,入党条件亦宽松不少,可入党者,却有不少已无党性,不由得有些悲哀。勿谈国事,在上世纪动乱时,许多酒馆都曾有这样的告示,而今,我们的心里,不知什么时候起,也树立一块这样的牌子。每当论起社会中种种现象,最终,大抵是默契的相视一笑,而所谓的聪明人,更是觉得主流思想大多是欺瞒着民众。政治,以政治国,而政绩根本,在于民心,今民心虽未摇摆,可绝称不上稳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古人尚且懂得,今人岂有不懂之理?
文化,作为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文人,知识分子,亦涌现许多。可近年来,文化愈发商业化,功利化,成为政治的前菜,经济的点缀。国人思想,亦变得浮躁,颓废。倘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出于当今大学,那周恩来与毛泽东,怕是会被许多同龄学生当做愚蠢。动荡与苦难,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伟人,才人。可总不能世道太平,人心却萎靡了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人尚有此豪情,可反观今人,差之远矣。这些年,走马观花,这山河万里,我见了不少,也聊了不少。而今中国少年人,有心人少矣。当然,不能苛求所有人皆有伟人奇才的胸襟气魄,可至少,该做个有心人不是?大学的校园里,有那么多人脊梁是弯的,在我看来,那不是因为求学辛苦,更多的是,丢了骨子里的傲与魂,可悲。
大争之世,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并不严苛,可同样称不上轻松的社会,态度不同,活法自然也是不同,只是希望,在耐心看到我这篇文字的你,能做个有心人就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生存启示录》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