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代》读后感800字
在阅读了多本有关苏联解体的著作之后,对于苏联消亡的关注已经弱化了很多,本着填补历史知识空缺的心态,了解了一下这位“独裁者”的时代。书中所描绘的勃列日涅夫,确实是丰富的,与以往的认知是有巨大出入的。比起暴君的形象,勃列日涅夫其实更接近一个庸君,性格的特点,决定了他善用权术又能与人为“善”。身为政治家,勃列日涅夫推翻了赫鲁晓夫,排除了一系列政敌,玩弄着所有的政治盟友,与通常的阴险政治家的差别在于,为人更和善,虽然也是一种手段,做事颇为沉稳。但与其说是他本人的非凡才能,倒不如说是赫鲁晓夫的野蛮路数让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寒而栗,大家的默许让勃氏得以施展其不一样的手段。从某种角度说,勃氏是简单的,甚至是幼稚的,在治国的方针策略上,既非保守也非激进,在倚靠技术官僚的帮助下,勃氏只需安然的接受荣誉,因为其本质上是没有一点治国能力的。一个国家的领袖如此,是苏联的讽刺,但却是世界的幸事。勃氏作为十七年的苏联领袖,几乎不能靠自己做出准确的决断,这也让技术官僚获得了空前的表现,更不必说其执政后期,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几乎被属下三人所架空,也促成了苏联国家体系完全服务于军工复合体。斯大林时代的血腥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表面和谐形成强烈对照,但体制的流弊产生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帝国在谎言中加速倾倒。书中最为精妙的一句话莫过于“难道有过错的倒是提供自由并试图纠正往昔错误的统治者,而不是哪个意识不到自己义务,将国家紧紧禁锢,阻碍其发展的人”,从某种角度肯定了后来戈氏改革于情于理都是正确的,但国家已经真的无法挺下去了。
在历史的波涛中,勃氏更像引起蝴蝶效应的那只蝴蝶,从表面上看,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却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深入骨髓的隐患。比起唾弃个体,我更愿意深究体制,怎样的体制,让这样滑稽的人成为一国之领袖。如果说从前我期盼中国不要重走苏联道路的崛起,那我现在深深希望我们沿着苏联的道路狂奔别停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勃列日涅夫时代》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