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_800字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800字

日本便利店的兴起也有很多外部因素,比如日本的住宅相对比较小只有有限的空间放冰箱和存储食品;拥挤的交通状况促使人们更愿意去家附近的商店而不是开车去更大的购物中心;日本饮食习惯对食材需要经常更新的需求;以及政策上对小店的支持(对退休人员的帮扶)。所以在对原有模式不易改变的前提下,铃木对零售业做整合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是非常符合当时发展需求的。后期的经济变动,导致日本供应链出现大调整,以及大型连锁实力的增强,让供应商更加依赖大型连锁类零售商,进而回避在后端市场与零售商正面竞争,这可能也是日本的电子商务发展迟缓的原因。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赶上非典,而且中国国土面积大,资源分布不均,这一点就非常适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过程的精简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也节省了很多中间的额外费用,所以最后成功占据了部分实体的市场。但从数据上看,当前,在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成熟的情况下,线下市场仍占有很大很大的比重(原因是便利or体验?),但大卖场关店潮也是现状,有文章提到是因为便利店兴起,从铃木的以用户满意为宗旨的经营理念以及细致入微的服务来说,是很符合普遍的消费者想法,但日本模式真的符合中国胃么?中国人普遍更喜欢大品类的超市还是更追求便利?
伴随着当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线下超市来说,因为提供的产品是纯粹的经营标品,大众化消费品类,并不具备独家性,所以想要获取更多的用户,唯一的竞争力只有极低的加价率,而线下经营的固定成本本来就大,所以现在产生压力是肯定的。有的选择推出自营商品,企图形成自有优势来应对。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是这些超市自己推出的产品优势不够突出难以形成竞争力,还是自有产品种类的方向没选好,不能拉开差距?从盒马生鲜以及7-11来看,把这个“特色”转移到更好的餐饮体验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那么其他方向是否还有可挖掘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