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的全新升级版。该书出版七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荡,好评如潮。在本书中,作者作了全新的修订,并新增六万字内容,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作者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十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成人需要成长我成长于一个温馨和睦的多子女家庭,一直以为所有的家庭都是温馨和睦的。小时候,邻居家经常发生激烈地吵闹。对这家人,我有种莫名其妙地恐惧,经常躲着他家人。成年后,始终不愿意接受“家会伤人”这样的事实,总想用一个更加温暖的词去替换,却始终无法实现。家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刚出生的人是最笨的,除了会哭,奶都吃不好。是家教会了他的生存能力,把人练就成了地球上能力最强的动物。人终究要融入社会的,是家培养和塑造了人走向社会的基本能力。模仿是人天生造就的本事。人在模仿中,掌握了语言;在模仿中,学会了表达感情;在模仿中,学会了与人相处。有了语言,会表达感情和与人相处,人才可能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语言、表达感情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决定了人融入社会的深度,决定着人从社会中获取的是幸福还是痛苦。语言、表达感情和与人相处的能力离不开家的塑造。中国人重视教育,讲究言传身教,但是执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言传(讲道理),有意无意忽视身教(示范)。言传(讲道理)是一种交流。顺畅的交流是建立在平等和理解力相当的基础之上的。讲道理,有时候,对孩子来讲有点难,因为孩子没有大人那么多的阅历和理解力。然而,每个人都有良好的模仿能力,因此教育应该从身教开始。教育孩子时,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想把孩子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始终按照这个目标去给孩子做示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爱学习,我们就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希望孩子善良,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希望孩子快乐,我们就做一个快乐的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家风、家庭氛围。人是一点点长大的,能力也是一点点提高的,社会经验也是一点点丰富的,理解力也在慢慢地增强,这叫成长。成长不只针对孩子,成人也需要。人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慢慢变老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没有问题的社会是人的梦想,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存在和实现的,因此成人也需要不断地成长。我们把成人也需要不断成长的思想观念始终印刻于脑子里,时刻提醒自己,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二十年前,一位老前辈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奇怪,应该努力学习的时候,不学习,却天天逼着孩子学习。”老前辈的话也许是对成人也需要成长的最好劝解。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为何家会伤人?
因为家本来就不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它需要身在其中的人共同建设,才会成为温馨的港湾。家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家庭中的每个人尤其是核心人物,如果处理不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伴侣、自己与孩子、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那么这就是一张令人窒息的网,可以消磨所有人的活力。
这四种关系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现在的自己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经过原生家庭熏陶而成的。尤其是婴幼儿与童年期,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是否得到了足够的爱,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塑造了我们的基本性格,也可以说就是禀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不管现在的自己如何,我们不应该去埋怨父母或他人,因为他们也是时代与他们原生家庭的产物。审视过去,反思自己,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坦然面对与接受,不加任何评判。这才能够与过去和解,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黑暗一经照亮,便会成为光明。好的属于自己,不好的也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谁都是好的,也没有谁全是坏的。
“我行,你也行”,“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这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最优心理原则。肯定自己,但不否定他人。相信自己,同时也相信他人。你、我是平等的,都具有同样的能力,都具有同样的品质。我能承受痛苦,你也能。所以,我不需要也不应该去替你承受痛苦,因为这剥夺了你经历痛苦的体验,剥夺了你因此而成长的权利。我快乐,你也能快乐。我不能用牺牲我的快乐的方式来换取你的快乐,因为,即使我那样做了,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同样,你也不能为了让我快乐,而牺牲自己的快乐。因为那样,内疚甚至负罪感将会缠绕于心,我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行,你也行”,“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就是最本质的最深层次的尊重与平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