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侦探》读后感1100字
看前先给5分印象分。波拉尼奥的「2666」买了一本又一本,简装本堆家里吃灰了,精装本从蚌埠带到武汉,又从武汉带到上海,一本800多页的精装厚壳大部头,被我像护身符一样带在身边辗转。但上次尝试阅读这本巨著,还是在大学写完毕业论文,要毕业还没毕业的真空期,准确来说是一个没有刮风,整个世界一片灰黄的下午(对于南方人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北方经常在夏季快接近傍晚的下午时间,漫天黄色,天地合一,具体原因,有时可能是刮起的沙尘,但更多时候就是变天了没有原因),我坐在住了四年的寝室上铺上,当时床头应该还堆着刚看完没多久的「史蒂夫·乔布斯」,还没看腻歪的冯唐的几本小说,王朔的「顽主」,马尔克斯等等,还有这本最碍到睡觉的「2666」。
大三下半学期,虽然要考研,但还是有意无意地戒不掉看闲书的习惯,京东亚马逊又经常做活动(当时还不用排队抢券什么的,就简单粗暴的200-100),看到喜欢的书只能买买买。那段时间先是看了被盗版多年,发誓永不授权中国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翻开就被震掉了下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连夜读完惊为天人,具体感觉可能就像马尔克斯自己第一次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或是韩寒第一次看完钱钟书「围城」的那个感觉,反正是好一段时间没缓过劲儿,逢人就安利(但从反馈来看,大家都好像都只在意人名的冗长重复和人物的混淆,最后结论都是看不懂)。此后没多久,开始读略萨,「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是第一本,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博尔赫斯、胡里奥·科塔萨尔等等等等…感觉自个小时候看的那些书,跟拉美这帮人的作品相比,不仅在触发思考上完全被虐,在阅读快感上更是不在一个level。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注意到,原来拉丁美洲还生活着这么一帮牛逼到炸的作家。
后面波拉尼奥的「2666」出版,宣传页上赫然写着“超越「百年孤独」”,被文案激怒,顺理成章买了。然后,然后就正儿八经复习考试了,这本厚部头没时间看就一直放床头硌头,直到那个好像所有事情都已完结的黄色的下午。白天打了一天穿越火线,在把所有区的新手营打了一遍以后,终于再也提不起一丁点兴趣,也累得不行,爬床上却怎么睡也睡不着。突然想起来那段体无完肤文化沙漠的备考时间,曾想着考完试写完论文一定要啃完这本板砖,想了想,好像现在不看,没几天就要毕业了,于是转身托起这本「2666」,坐起来靠墙上看起来。天色灰黄,寝室也没开灯,看的时候反而感觉更容易沉浸。看了一章,没有读「百年孤独」时的兴奋感,也没有其他期待的感觉,就这么一行行顺着下去,不明所以又异常清晰,直到寝室哥们再次表白失败回来,哭着喊着要出去喝酒。
我把「2666」合起来,放回到原来位置,然后再也没有翻开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荒野侦探》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