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_4000字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4000字

1、未来不迎,过往不恋 01.什么是自由主义?

并不是为之而不能,而是能之而不为

扎马步只有两个动作要领,第一,扎稳底盘。你得有自己的生活和价值源头,自己要有和他人协作产生财富的方式。第二,意守丹田。所有的东西都不在身外,身外之物没什么可追求的,我一切的行为、一切奋勇的追求都是为了我自己的成长,为了自己的人格健全

我找到了自由主义的反面。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没法说清楚一件事物的定义,你就找到它的反面,说清楚它不是什么

第一:根底扎实,有自己的立命之处。

第二:意守丹田,永远不向外追逐妄念。

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人,人都讲道理。只要你用一个“诚”字,该怎样就怎样,对方就不会欺负你;即使他欺负你,那也只是实力差距带来的正常结果,总比你耍无赖、使巧计,最后吃一个大大的暗亏要好得多,对谁我们都应该秉承一个“诚”字

02.当一个人要做大事,而身边所有人都要对付时,那该怎么办呢?

都是明白人,千万不要跟老中医玩偏方

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这就是晚清史上著名的刺马案。慈禧怀疑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干的,于是把他叫来,阴阳怪气地问:“此事甚奇呀!”曾国藩回答得非常简单:“我也觉得此事甚奇。”一个字也不多说,完全不跟老佛爷辩解。老佛爷拿他一点儿招都没有。

处理人际关系最简单的法则:就事论事

我们一般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往往就是因为欠缺就事论事的能力。

曾国藩

处理天津教案。中国民众打死法国传教士,顺便杀了几个外国人。朝廷派曾国藩处理。 一方面是国内的舆论压力,谁要是偏向洋人,谁就是汉奸,肯定会遗臭万年。另一方面洋人也不是吃素的,当时法国人已经 把军舰开到大沽口

曾国藩处理整件事件:

第一步,谁杀的人?谁杀人就是谁犯法,抓起来就得杀头。二、其他国家的大使、领事、外交官也别围着我闹,你们说我们赔多少,我们就赔多少,三、单独再跟法国谈判。天津的通商大臣崇厚没处理好这件事,就要代表中国政府到法国去赔礼道歉

左宗棠经常在背后给曾国藩捅刀子,曾国藩的处理方式也非常简单,该解释这件事就解释这件事,过后我全当没发生过;该帮你左宗棠的时候,我还是要帮你。

鼠目寸光:我就处理眼下这一件事,处理好了,不考虑周边的第二层、第三层博弈关系,这反而是在乱局中、变局中最最聪明的方法

曾国藩的心法是:“结硬寨,打呆仗。”“以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专注于当下,就是破纠结最好的法门。切忌“目光远大”,一定要“鼠目寸光”,把眼下该办的事办好。这样所有的矛盾,都会在你往前走的过程当中自然化解掉。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

2、除了你自己,没人靠得住 曾国藩在祁门设立大营的时候,《湘军志》的作者王闿运就在营中。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将祁门大营四面围住,猛烈攻打,情况非常之危急。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派仆人去看王闿运在干什么。仆人回来说,老人家在读《汉书》,夜半时分,点灯熬油,继续用功。 曾国藩说,你再去看看他的仆人在干什么。一会儿仆人回报说,他的仆人正在收拾行李。曾国藩说,我就说嘛,像王闿运这样的经学大家,《汉书》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怎么还会在这么紧急的时候读《汉书》呢?他这是假装镇定,等着仆人收拾好行李好开溜呢。

历史上很多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大人物,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谁都靠不住,即便是那些亲如手足的人。 3、怎么做个明白人 学着欣赏左冲右突的人,

偏离了我们公众认识的正确标杆,找到了世界的一个新方向,拼命而且认真。他打穿了一个小孔,从这个小孔里折射出一些阳光,照亮了我们所有人的生命,至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有趣了一点点,这有什么不好呢?

李鸿章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李鸿章

不能用我们今天的是非标准去评判当年人的是非对错。

更好的方法不是讲是非对错,而是讲当时的对比,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

不沉浸于过往恩怨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替手就是接班人、继承人,这就是不往后看、向前看的一种人生观。

不跟历史叫板,不跟未来较劲

李鸿章从来没有什么伟大的规划,也从来不提什么伟大的设想。他搞洋务运动跟张之洞完全不一样,没有什么巨大的动静,只是一步一步地往前拱,从来也不说我这个伟大的计划受到挫折之后我有多受伤,我一颗玻璃心碎一地。只要是他想干的事,他是有机会就往前拱一截,有机会就往前走一步。

不被任何所谓的周边关系所绑定,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事上。

原来给人打工的时候,我就老跟别人讲,我自己做事有一个心法:所有的事都是做给现在老板用的,但同时也是做给下一个老板看的。就是说,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既是为现在的公司、单位作贡献,与此同时也是在打造我们的个人品牌,让下一个老板自然看到。这样也许是老板,也许是风险投资人,他们会找上门来,来利用我们这个本事。

什么叫正念?就是把心放在现在、今天、此刻。 引用胡适先生写的一句诗:“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过河的卒子。

4、活得通透的智慧 “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句话。

第一句,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第二句,我们尽可能地不让他人来强制我们。

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01胡适先生对于父子关系有过这样一个表述:

“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征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

张爱玲

你对我好,我就一定要对你好吗?而且一定要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和足够的分量来对你好吗?如果是这样,大家的独立人格又存在于哪里呢?

国公共汽车上往往会有一种道德,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社会新闻,老人上车之后耀武扬威:“我老了,你们都该给我让座。”如果别人不起来,他们上去就要动手打人。这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别人让不让座是他的事,你有什么权利去干涉呢?难道你老了,就可以侵入他人的私人空间吗?还有人在网上发帖子,最后附上一句:不转就不是中国人。你的道理是你的道理,你自己去持守就好了,为什么说我不转就不是中国人呢?

可见,道德的起点都是美好的,但是它用于绑架他人的时候,带来的就是一种社会乱象。

理解“爱”这个词,我还是最喜欢张爱玲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说过的那句话:“我爱你,关你什么事?”这才是自由主义的爱情观。

02.先做好自己再说:甘地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相信一个道理,而且终身用自己的行为去践行,他就不是一个伪君子,这样的道德选择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道德是个人的选择,不能绑架别人

4、好牌和烂牌,看你怎么打 第一,明确的目标;第二,坚定的决心;第三,柔软的身段;第四,高超的技巧;第五,共同的底线;第六,设计元规则制度的能力;第七,崇高的道德声望。 寻找与力量相匹配的目标

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痴迷于力量的民族。原来我们力量大的时候,就陶陶然、欣欣然看不起周围的小兄弟,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后来挨打了,我们就突然觉得,还是自己的力量不如人家。所以国际博弈靠的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是那一套丛林法则,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强国之路。说白了,从1840年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国家主题就是强大,就是富国强兵。说白了,就是追逐力量。

可是当力量快要到手的时候,我们其实缺乏一种提醒的声音,在这本书里,就有这样的声音。张剑荆先生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制度会生产出两样东西:第一,是力量;第二,是对力量的控制。这两者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缺一不可。如果你只有力量,而让这种力量失去了控制,那么就请看看1000多年前的隋炀帝,就请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和日本。

5、孤独地面对全世界 孤独地面对全世界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关键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这个时候技巧就出现了,如果你不仅要追逐内圣,而且要追逐外王,那就不仅要当一个君子,还要有能力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来帮助你做成这一番事。

01别让人际关系毁了你:曾国藩

因曾国藩追求的就是“内圣外王”这种儒家的更高的人生境界。既然要向外追求事功,有一句话叫“泰山不辞细土,方能成其大”。所以一切可能的资源,曾国藩都不会拒绝,只要他内在还是一个圣贤就行了。

第一样东西:“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

第二样东西:“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胡适

02 做一头独来独往的狮子:胡适

我们今天经常会讲到一个词,独立思考。很多人都以为独立思考是跟别人想得不一样,特立独行,其实这不叫独立思考,真正的独立思考应该是不盲从盲信,不被人骗,不被人忽悠,能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用胡适的话说,就是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想方法来研究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_4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