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读后感2700字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总结与理解
阅读方式:精读。
学习时长:5小时阅读,一小时听讲。
学习总周期:一天半。
学后的总结与理解:
一、中心思想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这两种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二、本书重点内容
1、自我管理。
管理者必须先学会管理自身,才能称为有效的管理者。类似于两性关系中的权利游戏一样,我们如果一直关注于改变对方与控制对方,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幻想与期待,必然不会称心如意。
反而,如果我们积极完善自身,先学会爱自己,然后真心诚意地去爱对方,以真正关心与宽容的姿态去善待对方,才能收获美好的感情。所以,我们需要先积极地改变自己心态与思维,管理自己。
2、优秀的管理者来自学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如果某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拥有一些优秀的品质与习惯,那也是他后天习得的。
所以,大家都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只需要掌握规则,并且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坚信这一点,是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要的前提。
3、善于管理时间。
第一步是需要知道自己的时间真正地花到了哪里去了。然后再去分析时间与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最后再以要事优先的原则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管理变得卓有成效。
比如说我,突然有一天我想好好地读下书,给自己定下目标,要一个星期看一本书。可是,当我行动之后才发现我一周时间根本不可能看完书。我本以为是书太厚了,但是后来才知道会看书的人两三小时就可以看完一本书。所以,我细细找原因才发现我看书喜欢走神,总被外界所打扰,看不了一两分钟就切换出去看微信了,看朋友圈,看抖音。然后,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看了一两小时的书,一看APP的阅读时长才十多分钟。真是不测不知,一测傻人眼。
知道时间花在哪里后,就需要把不必要的活动摒弃掉,拒绝那些低级趣味与无效社交。把时间专注起来干最重要的事。什么是重要的事呢?它首先不是紧急的事,因为总是补漏堵缺只会让自己陷入永远手忙脚乱的死循环。而且就是因为你重要的事情没有优先做重点做,你才会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要做。理论上来说,重要的事情如果做得好,你是没有什么紧急事情可做的。所以说,好的管理者应该是事情越做越少。(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这本书里理解来的,是我结合其它几本书里得来的。)
我们应该把80%的精力与时间用在那产生价值的20%事情上。那20%的重要事情是什么呢?是那些看起来没有那么急,短期也看不到收益的事情,它决定了今天的你和未来的你有多少紧急的事情。比如说:投资学习、身体、亲密关系、社会人脉、基金…。
重要的事情总是看起来没那么急,所以我们经常忽视它们。而却选择在那些紧急的事情和短期获得收益的行动上面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剩下的少量休闲时间,你也在操心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总担心还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没有做完。不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导致你永远在围着低效能的事情打转,永远手忙脚乱。
所以,管理时间的关键就是:尽量多花时间在重要的事情上面。也就是要事优先。
要事优先就是:没有效能的事情先排除,不做。能拒绝与舍弃的事情就要勇于断舍离。能让给别人做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做。能与别人合作的事情就请求帮助,整合资源。尽量只花20%或者更少的时间在紧急的事情上面,把80%的时间留在重要的事情上面。
4、重视贡献与用人所长。
管理者的知识与经验必须给组织或他人产生贡献,为社会所用,才算是有价值的管理者。比如说,好的管理者给组织的贡献有三:
为组织的生产业绩负责。(产出能力)
为组织存在的价值负责。(完善组织)
为组织的未来负责。(持续性发展)
上层结构的管理者,更需要重视贡献,而不是迷恋权势与贪图虚荣。因为领导者的存在是需要服务于组织与他人的,他的价值也只因他服务的组织与他人而有意义。
你做为管理者,虽然你有了更大的弹性时间,但其实你的可支配时间更少了。多数时候,不管你人身在哪里,哪怕是半夜的床上,你都需要明白你随时要准备进入工作状态。战略、成本、政务、股东、媒体…,你的位置越高,时间也便越少。所以你无法懈怠下来,时间管理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你不能奉行享乐主义与官僚主义,你需要不停地贡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更多的人服务,上至投资者,下至组织内同事,外至客户公关……
而用人之长,该书则提出容人之短的观点。意思是人无完人,不要过于在乎对方有什么缺陷,而是要认真发掘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加以利用与放大,为组织进行贡献,也通过贡献证明其个人价值,实现双赢。
就像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必然是一个接受对方缺陷,欣赏并扩大对方优点的一个过程。懂得与他人的不完美和平相处,才能享受对方如沫春风的优点。
该书还提出,不但要善于发展下属的长处,也还要善于利用上司的长处与自己的奉献进行结合,谓之管理上司。比如说,帮助上司发挥其长处,扩大其优势,以兹帮助自己的上司升职,或者获得成就,这也就是间接地帮助自己。这里面不但有着政治需要,也有着人性的合理利用。
5、有效的决策。
在这一点上面,该书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比如说,多数时候大家达成共识的决策是不恰当的。必须要有不同的意见,才能让决策更有效。如果大家都不提意见,那么要不是大家都没用心,要不就是组织有问题,大家不愿意贡献。所以说,没有意见的决策多半是反应出管理者的无能。
再比如说,决策越多越证明管理者的失败,好的管理者应该是决策越来越少。最好是组织不用依靠管理者进行决策,组织也能正常运转,并且会自己迭代更新。
再比如说,决策之前要认真审视需要决策的事件本身。要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真实需求,不要被问题的表象所误导。比如说,当你老婆质问你为什么刚才在别的女孩子身上停留了零点几秒的时间。你就不能想着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也不要思考你老婆为什么会这么无理取闹。那些都是表面不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她想知道你有多爱她。这时候你不用回答那个问题,你只需要“粗鲁”地一把抱住她,坏坏地说,宝贝,啥都不要说,我只爱你。再撒娇我就使坏了。
其次就是些老生常谈的决策要点了,不作多余总结。例如:决策要果断、要有备选方案、可落地执行……
总体来说:
这是一本管理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德鲁克也被誉为管理学之夫。该书的管理学知识点并不多,但是胜在经典实用,出版有几十年了,至今看来它们也还都被大家奉行。
就像美国另外一本管理学经典之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被称为美国仅次于圣经的管理学书籍。它里面有几个观点,是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度重合的。所以说,管理学虽然涉及多个学科(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广告营销…),但是其底层逻辑还是比较简单易懂,并且普世通用性特别高。
郭大侠
5月23日21:33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读后感_2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