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珍藏版)》读后感1500字
读经典,学原理。这是一本管理学的奠基之作,常读常新。书中讲的众多管理理念高屋建瓴,深入本质,并得到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下面摘录部分,以备温顾知新。
1、关于企业目标:企业目标需要与社会相结合,将增进公共利益与企业的自身利益绑定,管理层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前提。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产物,是伴生品而非终极目的。一旦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目的,企业便极有可能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抉择中逐步丧失竞争优势。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客户”。 在持续赢得客户的情形下,社会才能将财富托付给企业,企业才能生存,从而带来盈利。
要创造客户,离不开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企业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活动的分析,通过营销和创新来创造客户,这是企业的事业。
2、 关于客户:对客户的因素分析至少要考量如下因素:
市场潜力和市场趋势。如果市场结构和技术没有任何变化,10年后,市场预期是什么?
经济发展、流行趋势和品位的变化。趋势的变化会导致市场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那些创新将改变顾客需求、创造新需求、淘汰旧需求、创造满足客户需求的新方式、改变顾客对价值的看法,或带给顾客更高的价值满足感?
今天还有那些顾客需求无法从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充分满足?
3、关于管理者:管理者不应该以阶级和待遇来确定,应以一个人的功能和企业期望他发挥的贡献来定义他是否为管理者,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愿景决定了他能不能做管理者,而企业期望他发挥的独特贡献,则是希望他赋予团队达成绩效的能力和愿景。从这点上讲,管理者不是以企业大小来区分,而是以他的工作绩效是否由团队来确定作为区分。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即是作曲家又是指挥家,他必须承担起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的责任,在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中做权衡。管理者有两项任务,一是使产出大于所有投入资源的总和,二是在埋头苦干的同时高瞻远瞩,在短期利益和长期绩效的维度中穿梭,为企业整体绩效和自己部门的绩效负责。 管理者一般通过如下五项基本活动,将现有人财物资源整合成生气蓬勃、不断成长的组织。
管理者要设定目标。既要决定目标是什么,应该采取那些行动以达到目标。还必须要将目标有效传达给员工,通过员工来达成目标;
管理者要从事组织的工作。要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活动、决策和关系,将工作分门别类,并分割成可以管理的职务,选择对的人来管理;
管理者要和员工沟通、激励员工。通过管理和下属的关系、通过奖励和升迁政策,不断双向沟通,把组织变成一个团队;
管理者要确定绩效的衡量标准。既把衡量中心放在整个组织的绩效上,也放在个人工作绩效上,协助个人达到绩效;
管理者还必须培养人才。管理者要引导下属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强化他们正直的品格。
如上的每一项管理活动,均有其侧重点:设定目标,必须考虑平衡;组织工作既需要分析能力,以最经济的方式来运作现有资源,又要有公正的态度,因为组织工作处理的是人的问题;沟通和激励偏重社交能力,必须把公平和正义放在第一位;绩效评估最重要的是分析能力,所采用的方式必须公平合理,不能造成管理者的权力滥用。
4、关于决策:无论管理者做什么,都必须通过决策来完成。因此明确重点,区分决策类型很重要。
管理者的日常大多是战术性决策,这无可厚非,日常的决策多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虽然大多数战术决策都更复杂和重要,但不足之处是,战术性决策通常是单项思考,即是在既定的情况和明确的要求下做的决策,利用的是已知的资源。
真正重要的是战略性决策,这才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战略性决策无论幅度、复杂度或重要性,并不在于能否马上找到正确答案,而在于能否提出正确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管理的实践(珍藏版)》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