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_1200字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1200字

这是一本以序列数据研究法研究资本主义历史上的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书。作者一上来就吐槽了其他社会科学阵营。

“每个阵营都在指责其他阵营的思维惰性,却同时也暴露出自己的思维惰性,相互之间完全是一种‘聋子式的对话’。”

“关于财富分配的学术争论和政治争论,长期以来总是充满偏见并且缺乏事实依据。”

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新方法经常导致研究者忽视历史,也认识不到历史经验仍然是我们知识的主要来源。”

“从长期来看,资本收益率(特别是顶级资本的收益率)明显超过经济增长率。”


600多页的书(以纸质版计算)读起来并没有那么费力,因为作者一上来就提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路,除了基础介绍的第一部分外,全篇都以r>g这个公式贯穿,作为分析和预测的核心。读完以后也能够直接理解和运用作者的底层思维,以历史和经济的宽框架来思考。

作者的优势在于视角广,能看到长期变化中的规律和共性,把政治经济历史放在数据下进行考量。方法的独特性决定了这本书的地位:你可以不认同它,却无法忽视它。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预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对财富和不平等的作用会再度凸显,并且给出了数据上的预测。这又比一般的历史回顾要强。

那劣势呢?身为一个理论研究而不是实践者,作者提出的以累进税降低不平等的主张是不太可能实现的。经济影响世界,政治和权力掌控世界。理想主义的经济学主张若不能获得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只是空想和理念。作者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认为控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精英可能宁可看到这个系统崩溃,也不愿意让步。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这特么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本讲宏观经济和不平等的书跟吃瓜群众有关系吗?除了让我们知道同时代的不平等一直存在,还有其他意义吗?

思维上的意义在于这本书提供了历史经济的宽框架,能够让我们看到超出时代的东西,看到科技狂热和经济增长视角之外的一些东西,也能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全局性的思考。在作者看来中国当前的快速发展只是“赶超”过程的一个片段,这种过程在历史上多次发生,也终会放缓。身处潮流让我们有了聚焦错觉,历史则告诉我们并非特例。快速增长意味着拼实力拼努力也可以赶上拼爹,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功利和励志盛行,也是一种共同的时代特征。

具体的意义则在于让我们看到穷富思维的差异。能够积累财富的人有储蓄和投资的意识,也有不一样的风险观念。对比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反差更明显:富人一直在为未来投资,穷人却不停的借钱买买买,这特么不是脑残么?


身为脑残的我在这本书中看到超前消费并不是一种时髦,而只是一些人通过营销实现对另一些人的财富转移的方式,消费并非财富主义的价值观,量入为出才是财富保有的基本观念。投资是财富积累的基本思路,风险政策则是财富增长的进阶知识。看到这点我感到悲哀而又欣慰。

消费苦短,存钱是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