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张学良和蒋介石》读后感_1100字

《张学良和蒋介石》读后感1100字

周恩来总理评论张学良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实不为过。

张学良一生最伟大的两件事,第一是“东北易帜”,不当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不使东北三省“合法”落入日本人手中;第二就是“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由于其地理资源历史经济诸多因素,必然走向对外扩张道路。“欲取亚洲,必先取中国;欲取中国,必先取东北”。张学良带领四十万东北军,不做大军阀,易帜南京政府,促成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不做亡国奴,积极抗日,保家卫国,亦不愧称之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而对比于张学良的伟岸人格,相形见绌的就是蒋介石了。为了获取国内政治资本和宋家联姻,迎娶宋美龄;为获得国外英美的支持的资本,信仰基督教;为了达到个人的独裁,背弃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和“三民主义”,制造“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

古人云,“兄弟阋于墙”。面临着日本侵华,民族危亡,还能够大言炎炎“攘外必先安内”,民族使命感相对于蒋介石的权力掌控欲,似乎根本不值一提。蒋介石总是想平衡各种势力,比如李宗仁的桂军、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和借助各种势力,比如张学良的东北军,来达到自己的独裁目的。有意思的是,总想控制历史的人,却总是被历史玩弄。西安事变的狼狈躲藏,和渡江大战后的仓皇逃窜,蒋介石的政治能力大概也只是≤治理一个台湾省所需吧。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宋美龄,这位想“控制”自己的“达令”,成为中国第一夫人,拥有着和蒋介石一样强烈的权利欲的女性,也免不了被书写在历史的长卷里,容后人评说。

张学良自己也承认自己是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他想要成为民族英雄,所以他清除军内亲日派,毅然易帜;所以他西安兵谏,扣留蒋介石,逼蒋抗日。这在后人看来,之前我心目中,他俨然就是一位英雄。

如果西安事变后,回到南京的蒋介石,能够尊重用自己所谓的“领袖的人格”的承诺,冰释前嫌,原谅自己的结拜兄弟张学良,那么“捉放蒋”这部好戏,既造就了张学良的智慧,也会为蒋介石留下道德品质的美名。只可惜,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这位不能容人,政治目光短浅,经常需要自己谋士谋划和夫人指点的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还是违反了自己的口头承诺,软禁了张学良的整个大后半生。

林肯说过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into the world, but you can not fool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张学良是真的“不抵抗将军”,还是民族英雄;蒋介石信奉的“攘外必先安内”,是真的为了抗日,还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欲。当后人品读这段历史时,自有公论。

英雄配佳人。于凤至在张学良囚禁前岁月的贤惠和赵四小姐在张学良大后半生的陪伴,不仅让我抬头遥望星空,想象着爱情应有的模样……

2018-08-07

作于6319实验室外走廊,科技大学,香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张学良和蒋介石》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