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蚁生》读后感_800字

《蚁生》读后感800字

(良心提醒:本点评带微剧透)
1.这是众多写文革的作者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三个人,印象最深的是莫言,他笔下的文革是血肉模糊的,带着某种让人绝望又疼痛的视觉冲击;第二个人则是刘慈欣,他笔下的文革像是一把精神的手术刀,铭刻着那个年代让人触目惊心的轮廓;而第三个人也是王晋康,虽然没有太多血腥的场面,也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轰动感,但是不愠不火的文风,恰恰让人看后难以自拔。
2.其实想打的是3.5分,其实书不应该有等级之分,一个分数也是当下很主观的感觉,不过本书的结尾有些过于急促,火候不到。不过到底怎样的结局才适合《蚁生》,我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既然是科幻小说,恐怕这样再合适不过了。
3.小说当中的小农场像是一个升级版的人民公社,农场当中被喷了蚁素的人们拥有高度统一的自我牺牲精神,但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一直相信,很多事情只有走到一种绝对的境地里,那么离破灭也就不远了。
4.王晋康的书只看过这一本,不过能够发觉像他和刘慈欣这样的中国科幻小说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拥有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悯之心,所以才会出现《蚁生》和《三体》当中那么多的人性拷问,我同意作者最后所说秉持的观点:哪怕人类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族群,但是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对这种自私自利的劣根性的拷问,何尝不是一种利他?
5.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蚁素的发明和作用,也不是小农场最后导致七个人无辜死亡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混战,而是悲剧发生之时秋云所醒悟的道理:发明蚁素的颜教授太偏爱蚂蚁了,只看到了蚂蚁纯粹的利他主义,但是忽略了这种生物在排他性面前的暴虐。我们何尝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呢?对待自己认可的事物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偏爱,而对与之相反的事物带有某种偏见,偏见一旦存在,有时会产生许多让人意料之外的遗憾也不一定。
6.生命没有绝对,人生也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蚁生》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