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小五义》读后感1200字
1,我读《三侠五义》之缘起,在于和一位前辈谈论武侠电影中“侠义”话题时,被对方说我所理解的“侠义”颇多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要想正本清源,该多读明清侠义小说。拟定的计划是读完《三侠五义》的全系列和王度庐的一些作品。不想光是《三侠五义》系列就这么长,拖拖拉拉的读了足有半年,当然这也有该系列部分内容着实无聊得紧,实在读不下去的关系。要说收货就是发现明清时期武侠作品与民国、现代及新浪潮武侠却有很大不同。该系列中侠义门人基本等同于夜行人。而后世作品往往将两者区分对待,如《剑侠图》中有上三门、下五门之说法。夜行人自然身在下五门之中,受上三门辖制,见不得光。《三侠五义》中则不然,展昭、白玉堂、蒋平、徐良等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善于蹿高纵矮,展昭更是打得一手好袖箭。而徐良则有紧背花装弩,遇见劲敌往往求饶,与人扣头,低头就是一箭,且每每以此自喜,真是玩的一手好“侠义”。
2,要说在这套书里寻找传统侠义行为的注解,其实在书中是有明确给出的。该书对于侠义的定义为“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可惜在这套书里真正做到的任务几乎没有:徐良作为《小五义》后半段和《续小五义》的主要人物,多次为了些宝物跟人吹胡子瞪眼,非常小家子气。碰到哪里有宝刀宝剑宝铠甲,总是跃跃欲试。得了大环刀失却后拼着不要命也要去找刀,两次争抢于冯渊,弄走了一把紫电剑一把鱼肠剑,虽说这两样东西不是给自己弄的,但欺负冯渊的嘴脸令人十分不齿。最后结尾还要夺一件王纪先的宝铠甲,结果被谷云飞得去。在宝物上的没羞没臊是一,二是在于功名上,该书中所以侠义门人皆为朝廷狗腿,为些许功名利禄争风吃醋算计自己人的事儿多了去了,实在不值得一一提及,总而言之虽称侠义之人,却写尽了小人之相。
3,该系列作品人物和故事的前后的极度不统一,令人读来十分分裂:《三侠五义》前半段多奇情诡案,尤以包公的阴阳断案最为神奇,谁知书后半段对这些事儿绝口不提了,转而开始了众侠义针对冲霄楼的传统武侠戏码。《小五义》又莫名的与前作重复了近四十回的内容,并且多有内容自相矛盾。《续小五义》则更是潦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续作者(几乎可以肯定后两部不是石玉昆所写,甚至《三侠五义》后半段是不是他写的都值得怀疑)是有多痛恨沈仲元,临近末尾把他拉了出来,结果出场就是为了死,什么都没干就莫名的呜呼哀哉。唯一有趣的是把前作中跟着众人擒拿蝴蝶花冲的、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冯渊拿了出来,塑造成了一个有意思的蛮子,颇有趣味。至于另有一部《续侠义传》乃是糟粕中的糟粕,颇不堪读。
4,最令人觉得无聊透顶的是侠义们的对头们实在是一群软脚大虾,以襄阳王为首的叛贼势力智商未免太过令人惆怅了。只能说和这些人作对,赢了不光彩,输了更丢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续小五义》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