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后感700字
第二次读这本书了,这一次可比上次认真多了。
吴荪甫是整本书的主要人物,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十分坚毅、果断,有着十足的魄力和决心。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吴荪甫的性格不可避免的具有双重性。他为了发展工业,剥削农民和工人。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他的性格越来越软弱,越来越动摇。这体现在他处理工人罢工以及与赵伯韬的斗争中。除此之外,他还扮演着封建家长的角色,压制着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是自己的妻子。他常常是处于一个孤立的境地,孤独,贪婪,自私,专断,这一切都在吞噬着他。尽管如此,他依然是一个失败了英雄。
赵伯韬则是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凶狠、骄横、奸诈,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也正是因为众多这样人物的存在,也一定程度导致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悲剧。
再说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吧。
杜竹斋,典型的金钱至上,他与任何人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周仲伟,是一个火柴厂老板,最后也走向了灭亡。我记忆很深,书中有段描写,他说自己从买办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老板,有了自己的工业,到最后有办成了一个变相的买办,公司的经理人。这也是那个社会真实的写照吧,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民族工业永远得不到发展。
这里写到了爱情至上的林佩珊,也许她就是曾经的林佩瑶,也许她以后也会变成现在的林佩瑶。还写到了李玉婷,范博文,吴芝生这些人,他们可能有一种“时代病”精神空虚,有着很多的设想,却没有任何的行动。曾沧海、冯云卿的命运反映了封建势力在社会转折进程中的崩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子夜》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