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读后感1200字
历史的发展一定是思想史的具体体现,最明显的例子当是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张岂之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很好的还原了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末时期跨度超过2000年历史时期里中华民族整个思想体系的演变、发展抑或倒退。这是一部不错的,以人物为主线介绍中国历史中各种主流思想的形成、演变的书籍,很值得一看。看完此书,掩卷而思,不免有些有趣的想法和朋友们分享。
1)中国思想大发展,大突破都有一个很有趣的背景,我称之为:没有政府管,思想大发展。中国思想创新性最强的三段时期都是没有政府管,群雄乱战时期。战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群星璀璨,和当时西方希腊思想并立于世界,堪称中国思想文化最美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清谈之风盛起,儒释道思想并行,各领风骚,名家辈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新民主主义思想和新儒家思想诞生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多的民国思想家。所以我个人得出的第一个明确的观点是:思想这东西不像科技,不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他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体系,因此体制制约是这个体系发展与否的关键。这点从中国唐朝以后帝国体制的明确确立以及欧洲的中世纪政教合一体制内思想的退步都可以明显的看出。
2)政府一接管,思维统一化。不管是汉朝的独尊儒术,唐朝初期的扬佛抑儒以及后续韩愈主导的儒道思想的结合,宋朝程朱理学以及明朝陆王的心学,我的理解无一不是政府管制的结果。政权的稳定性的基础是思想的稳定性。为政权稳定而需要确保的思想单一服务性和思想本身具有的因多样方能丰富的独特性够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从思想本源性角度看,中国思想的顶峰毫无疑问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而后面的2000年里我们的思想没法超越过去。
3)即使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思想还是领先于世界的思维,这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很多当今世界的思想都可以从2000年前中国思想里找到影子。比如东汉的王符在《潜夫论》里明确提出长富于民的理念,比亚当斯密的《国富》早了很多年。魏晋时期玄学对意志和表象的论述比叔本华早了1000多年。荀子是最早的唯物论者,共产党的祖师爷应该是荀子而不必舍近求远去搬马克思过来。,我个人认为正是中国思想的长期先进性和统一性,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了唯一保存至今的文明。希腊文明有先进性,但城市邦联的体制使得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来维持这种先进性,我们这点很幸运。
总之张岂之这本《中国思想史》是一本研究中国思想的启蒙书籍,他更坚定了我本人今后研究思想和文化的关系,思想和历史进程关系等的决心。这次19大王沪宁进常委,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把当今思想文化体系搭建放在一个最重要位置的明确信号,之前我们政府的思想体系是混乱的,是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结合,现在,我们是到了搭建适合于新时代发展环境下的新思想体系的重要时段了,我觉得这是涉及中国能否进一步稳定发展,引领大国崛起的最核心内容之一。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做思想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