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菊与刀」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菊与刀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菊与刀」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本着做一个有思想的旅行者,赴日两周期间在地铁上、在排队中、在候机室断断续续看完了此书,从书上从旅途中了解日本,让旅行的意义更完整。如若不谈历史,对日本这个民族甚是佩服。干净的程度让我讶异,街道像水洗过一样,路面显现出黑色,是沥青的本来面目,原来家家户户都是用高压水枪清洗路面,街上没有设置垃圾桶,居民只能在规定时间把生活垃圾放在规定地方,五颜六色的垃圾车也干净得发亮,更不用说出租车私家车,对比下比国内刚洗过的车还干净。包裹起来施工的工地,根本就没有尘土飞扬,更重要的是,这种包裹的材料还可以隔音。日本的如厕文化也是世界一流,没有纸篓但一定会有厕纸的公厕,马桶有着加热、清洗、音乐功能,智能马桶已武装到小旅馆小饭馆。日本的房子不大,要不是公寓就是小独栋,基本家家户户门口都会种上花花草草,很精致很温馨的那种……日本人民的热情程度也足以让我们自愧不如,根本听不到充斥中国电视剧的那句“八嘎丫路”,而听到最多的是另四个字“斯米马甚”。14天没有人为的不愉快的体验,接触最多的就是问路,有二次折返为我们指路的妹子,有直接带我们到目的地的大妈,还有一群学生围过来为我们规划路线的状况等等,不管是大商场还是小饭馆的服务员的态度都是谦逊、热情、礼貌,日本人在公共场合说话轻言轻语,接电话捂着嘴,排队老老实实,就算在东京这种近两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挤得前心贴后背的地铁里,发生碰擦时,日本人也永远是互相鞠躬,互相道歉遇到熟人打招呼都是鞠90度夸张的躬,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为何日本人民可以做到如此极致,这就要从书中去寻找答案,日本是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度,人人各得其所,认准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下级服从上级,忠于天皇是天命。日本人视情面大于生命,我想这是整个民族集体自觉的主要原因,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以至于不会做出任何有失情面的事,所以人人行事自觉,但过分自觉导致压抑,压抑助长军国主义。日本人非常重视身体的修炼和内心的修行,隐忍坚毅,但同时又注重享乐,总之是个很矛盾的民族。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民族效率才会高!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强化自己,这才是上上策,我们还差得太远……

「菊与刀」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看完的第一本纯理论书,真的好累[衰]

作者是很优秀了,从未踏足日本土地,却写的出对大和民族如此深刻的见解,实属不易。(能够摸清一个民族的脉络,实在可怕)

菊与刀,最能象征日本人的精神最深处。

菊中藏刀,刀中含菊。(突然想到八卦图)

或许是地缘原因,日本人骨子里有着一种“海盗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在中国,这种做事风格是难以被接受的,毕竟,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崇尚“中庸之道”,这种风格,则是完全偏离了“中庸之道”。

核心价值观取向的不同,导致众多外民族无法理解大和民族的做事动机。因此,二战期间,吃了无尽苦头和惊讶。

文中的耻感文化,以及关于义和忠的描叙,不再一一细讲。都是民族文化内核的一部分。

想特意提一下日本社会中的等级制。万物各得其所,便是日本人最深切的期盼。

可是在自由民主的理念深入人心之时,这种想法只能是痴人说梦。

所以日本的等级制,只能存在于日本岛内。

关于侵略。

日本不可能平息的,就如文章最后内容所言,军国主义在日本失败了,但是,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证明只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而不是理念出了问题。

待到时机成熟,必定又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吾辈当如何?

我想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祸患不除,它永远都会在。居安思危,便是吾辈当思之事,当心心念之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菊与刀」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