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不太平》读后感1100字
从太平天国被俘众将领的供词上可以看出,城破后,真正护卫幼主的忠臣只有两个:一个是李秀成,另一个是洪仁玕。
李是太平军中少有的能文能武一一上马能带兵打仗,下马能经世治国的将领。天国中后期,朝廷基本上是李秀成一人苦苦支撑。但洪秀全任人唯亲、敏感猜忌、不纳忠谏、排除异己、装神弄鬼的行为让当初跟着他打江山的两广老兄弟心积怨愤,已无心再追随。侍王李世贤等劝李秀成占据苏福省自立为王。但李秀成这个人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儒家的忠义思想对他影响极深,而且李虽指挥千军万马杀戮无数,但他其实是个内心柔软的人。这份柔软和忠义令他始终对沉迷于迷信的洪秀全更确切说是对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虽然李在解安庆之围时因为想保存个人实力和为掣肘洪仁玕而消极拖延,间接导致安庆失守、天京门户大开的无法挽回的局面。但他在天京被围困时毅然进京护驾和天国共存亡,并且在城破后护卫幼主逃出天京,在逃亡中回击追兵掩护幼主直至被俘。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怜惜他是个人杰却误入歧途,劝他降清。天国已亡,第一代领袖都已故去,李秀成已无国无君令他忠义,作为叛军的他此时想归附当时的正统朝廷以保老母幼子活命是人之常情。他是知道洪天贵福去向的,但他遭受严刑也没有交待,这说明他没有叛变。他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以每天七千字的超高速撰写自述,他要把他包括当初和他一路拼杀出来的两广老兄弟创建太平天国的过程和其间发生的事情都写出来,曾经的辉煌不能因没有记述而无声无息地被历史的长河淹没。清廷曾有旨一一太平军中后被裹挟的人若降可赦,唯两广出来的人断无赦免之由。石达开是兵败降清的,活剐。陈玉成、林凤翔、洪仁玕、洪仁达、洪天贵福、李开芳都是被俘后凌迟,唯有李秀成是曾国藩在朝廷旨意到达前两天斩首,免受了折磨和屈辱,曾国藩命人棺材殓其尸身而葬。如果李秀成被押解进京,其结果只有一个一一活剐。
干王洪仁玕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是太平众将领中唯一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可是他加入时太短,无军功而身居要职,引起了包括李秀成在内的一路经过血与火洗礼的两广老兄弟的嫉妒,并在政策实施时掣肘。而洪仁玕实质上只是个思想家,他有思想,但缺乏组织和贯彻执行的能力。著名的巜资政新篇》从未实施过,只是一纸空文。城破后他 护卫幼主,在众将领对幼主已无忠心护卫的情况下,一路委屈求全,甚至要下跪乞求将领们杀退追兵保幼主逃出包围。洪仁玕被俘后怀着满腔的遗憾写下多首绝命诗,表达了他空有一腔报负无法实现的痛苦与无奈,他自矢鞠躬尽瘁,尽孝尽忠,以文天祥自况。后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太平天国不太平》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