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怀才纳贿的“二皇帝”和珅》读后感_2200字

《怀才纳贿的“二皇帝”和珅》读后感2200字

到《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个片头曲,我相信在各位脑子里浮现的一定是那三位铁三角的模样以及他们插科打诨的剧情。尤其是王刚老师演绎下的和珅,让观众爱恨交加,虽然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但却圆滑之中透着真实的人性,表现的更像人们心中一个贪官该有的行为举止。虽然和珅的一生无论在正史还是在野史上都是一个贪赃枉法的贪官,但是如果仔细看看他的成长史以及传记,也会发现他的一生不全是污点,尤其是他为取得功名利禄所付出的努力,全都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博得高位。国家一直反腐倡廉,类似和珅这样的老虎苍蝇是绝对不可姑息,而对于他们的发迹的成功学更不应该宣扬,但是在他们触碰底线之前的努力奋斗,积极向上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佛系社会,年轻人已经逐渐丧失了竞争的能力的背景下。

铁三角

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错误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姓钮钴禄氏,历代祖先都为国捐躯,到了和珅的爷爷因为战功被赐予三等轻车都尉并且能够世袭罔替,所以和珅也算是个官三代了,也就是说只要这一家子不死绝的话当官是不成问题的,除非大清倒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珅的父亲去世,母亲在之前生弟弟时就去世了,所以失去了父亲的和珅成了不受后母待见的孤儿。和珅虽然年幼,但是在科举盛行的当时,学问是一块很不错的敲门砖,于是便和弟弟苦读一年进入了官二代读书的学校咸阳宫。咸阳宫里的学生大多是高干子弟,一个个因为有个好爹天天招猫逗狗,无所事事,而且以讨好上司为升迁门道。有远见的和珅由于对官场历史的研究,始终觉得读书成为博学的人才能走的更加长远,于是拼命学习各种知识,对于备受清廷重视的藏语以及蒙语也是认真钻研,为以后出任军机大臣做了充足准备。

真正让和珅开始发迹的还得说说清朝大才子袁枚老先生,老先生因为和珅的刻苦以及聪慧为他题诗一首,并且鼓励他努力向学,而当时的直隶总督英廉也是袁枚的死忠粉,对于袁枚夸赞的人才自然想瞧瞧。出场的和珅眉清目秀,举止得体,颇有大家风范,而且为人十分谦和,从这刻开始便打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孙女婿。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廉多次考察和珅的学识以及人品,终于在和珅17岁时考核通过,让自己的孙女与和珅开始接触,和珅优质男的气息一下子吸引了英廉的孙女,于是和珅当了领导的真孙子,成为了真正的上层人士,开始了命运的改变。和珅的发迹自始至终都不存在侥幸,完全是靠着自己努力学习以及聪明才智得来的。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已经是三省一把手孙女婿的和珅本可以借助英廉的关系再加上自己的世袭功名某个一官半职的,但是和珅却始终坚守心中那个文人的追求,通过科举步入朝堂,做一名提笔定乾坤的英才。始终是事与愿违,和珅的才学虽然广博,但却和八股文不对付,接连多次失手后在妻子以及祖父安慰下建议下继承了自己的世袭官位三等轻车都尉。一心像投奔仕途的和珅如何愿意像武夫一样终此一生。一次不经意间听到的关于纪晓岚与乾隆皇帝君臣故事:纪晓岚因为亲家贪污受到牵连被发配边疆,但是却只三年便回到京城官复原职,其原因就是因为纪晓岚能够用自己的才学把乾隆哄开心。这个事情让和珅意识到了讨好乾隆的重要性,于是下定决心回炉重造。

学习的第一站便是回到咸阳学宫跟老师们了解乾隆皇帝的文学爱好,在知道了乾隆喜好诗文(历史上乾隆曾做诗四万,几乎和全唐诗齐平,质量却只算业余水平吧),于是跟老师吴省兰(后来拜发迹后的和珅为师)学习诗文,钻研乾隆皇帝作诗技巧以及书法。英廉对于和珅的努力也看在心里,于是时刻也在为他寻找机会。终于,皇家护卫队开始了对外招聘,条件与和珅颇为符合:八旗子弟,文武全才,长相俊美。于是和珅正式成为了抬轿大军的一员,离皇帝的距离也只有方寸,但是还是不忘学习,每日古籍随身携带。由于为人处世让领导喜欢,很快便被调到了“粘杆处”也即皇帝保卫处,成了皇帝的贴身护卫。这离和珅的成功又进了一步。

机会是需要时刻把握的,前提是你有能力去把握

保镖的日子也有数月了,皇帝钓鱼喂鸟也实在用不上他们,所以也只能继续等待着。直到一次皇帝出城围猎,皇帝在射倒老虎之后,得意的带领着群臣近前围观,哪晓得老虎回光返照翻身窜了起来,直扑皇帝。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白额吊眼虎要扑倒皇帝时,一支长矛飞来直入老虎右眼,贯穿天灵盖,老虎喷出一腔热血,倒在乾隆脚下。和珅赶忙跪倒在皇帝跟前磕头认罪,乾隆问道:难道你就不怕伤到我?和珅回答道:情急之下,奴才也不知怎么的就把手中的家伙照着老虎扔了去。乾隆对于和珅的真实不刻意,没有一丝谄媚的行为颇感舒服,于是封和珅为贴身保镖。

作为贴身保镖的和珅对于皇帝的一切有了更加深刻了解,对于皇帝的心思更是心中有数。有一次皇帝因为一案件拖沓未决,怒气冲冲的将报纸扔出:“哼,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正在大家一脸懵逼时,皇帝怒气冲冲时,和珅说:“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吾等胁从,若陛下有恙,皆吾等之罪”皇帝很开心,对于《论语》和珅竟然也有研究,于是便一顿夸奖。自此和珅的存在感不断攀升,发迹也是指日可待。

对于之后和珅是如何走向的,我信心大家无论从影视剧以及小说中都有大概的了解,我也不过多赘余,更多是希望借助和珅前半生的成长史为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朋友提供一丝借鉴以及激励,现在的努力不会白费,终究会在时间的考验之下露出本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怀才纳贿的“二皇帝”和珅》读后感_2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