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信使》读后感_900字

《信使》读后感900字

这篇对爱因斯坦的致敬极具人文关怀。故事极简单,却意味深长;叙述很柔软,但触动极深。

人类有没有未来?

这个问题可能纠缠着老人的晚年……

1939年(60岁)8月2日,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但后来和一些好友科学家深入探讨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后,特别是1945年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他意识到潜在的隐患,因此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他甚至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人类有没有未来?老人难免会觉得他该为人类的未来负责吧……

但大刘通过一个来自未来的年轻人传达了他的宽慰——“人类有未来!”

上帝掷不掷筛子?

这是又一个纠缠老人后半生的难题。虽然玻尔善“辨”,但最终也没能令爱因斯坦信服。这次大刘不太友善的告诉老人——“你错了。”

其实大刘不见得真的认为爱因斯坦错了,因为在他的短篇《镜子》里,就是纯粹彻底的因果链。但如此设定,我想是为了和上一个问题形成对比,更好的凸显爱因斯坦的慈悲吧。毕竟爱因斯坦亲口说过“公式对他更重要”,但面对人类的命运,他能坦然接受自己错了,平和的离去,这种释怀才更令人感动。

统一场理论——

       虽然年轻人只说带了两个消息,但有意无意的言语中也有更多的安慰,算是告诉老者——您后继有人。

杨振宁和米尔斯的规范场理论统一了电磁力和弱作用两种力。关于强作用,也已有一个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关于引力却还无能为力。统一场任重道远……

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不光很多奖项以他命名,人们还以更多的方式怀念他。

  • 1955年8月,在爱因斯坦去世四个月之后,第99号元素被命名为“锿”(Einsteinium),以纪念爱因斯坦的贡献。
  • 1973年3月5日发现的小行星2001被命名为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卫星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局联合制造的X射线观测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升空。其原名为HEAO-2,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用他的名字命名。
  • 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100周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信使》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