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读后感800字
读着这部作品时,我心中升腾出许多言语来描述和评价李娟,可读完了,反反复复任是怎样地,难以开口——我太喜欢李娟了!欣喜和感触交杂在一起,就像醉酒的人有许多话纠缠在一起堵在喉咙,一句也挤不出来啦!
读李娟前我恰好读了萧红,方才感叹完萧红质朴如生活本身的文笔,又遇到了浑然天成、每一字每一笔都描述着生活的李娟,除了感叹,我心中更多是讶然。李娟的文字随心随性,像萧红,又像三毛,但又不像。她们之间有许多初读起来极相像的部分,但又是那么不同。李娟没有萧红文字中所透出的时代赋予的悲凉,就算都写了寂寞,萧红的寂寞来自心里,沉沉稳稳地寂寞,而李娟的寂寞,是由辽阔的天、宽阔的地和深邃的林驱散出来的,在寂寞之外,她更多的像是哲理般的思考,而非寂寞本身。
再说李娟和三毛。三毛无疑是在我的青春成长期深深影响了我的一个作家。但那时我并未读出她的悲观,就算是她后期的作品,那时读来也只是悲伤,只是由她的文字引导出来的悲伤罢了。所以青春期里读三毛的文字,她对我的影响多是撒哈拉那份自由洒脱和乐观不羁的性情——这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因缘之中我才是今天的我。而初读李娟,她在贫瘠生活里同妈妈和姥姥一起活出来的那种自由洒脱,太容易使人想起三毛了——都是那样的引人快乐。那种遇事乐观面对,以及满身的童心稚气,也同三毛十分相像。也许有更多的相同,但终究她们是不同的。三毛的作品一次次细细再读来时,就发觉了她的悲观,初读时的无端快乐渐渐变成了心底的苍凉不语。李娟在生存之外的思考,倒显得恢弘的多,虽然那些灵动跳跃的思绪,有时并不能简单理解,像是意识的流动,难以把握和琢磨,但读下来,你终会有自己的理解,有时它是孤独的,但它不悲凉;有时它是缥缈的,但它不虚空。
这是李娟,是我第一次完整读她的一部作品,所获感受也仅是读完之后还萦绕在心头的一些片言碎语,虽不完全,但也痛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