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血腥的盛唐(全7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血腥的盛唐(全7册)

作者:王觉仁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血腥的盛唐(全7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看了后记才知道本书原是天涯神贴。天涯论坛神人辈出,朝代史如此艰深的课题竟也有草根敢于尝试,不得不佩服。既然是草根著史,下笔反而比较轻松。本书不探讨财政、人文、天文地理等,专述政治、军事及其人物,沿袭中国史家之传统。作者清楚明白地对天宝之乱以前的盛唐抱有好感。即使太宗以降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在笔下似乎也没那么血腥了。中唐晚唐的政治斗争,更流于稀松平常,连笔墨也不愿多费。情感之外,作者对唐的衰亡有很好的探讨。表面而看,唐衰于藩乱、亡于民变,但实际上玄武门之变已种下病根,开元政治改革更是一剂以毒攻毒的猛药。盛唐这两个病灶在安史之乱后终于病发不可收拾,中晚唐几次中兴,仅是苟延残喘。玄武门之变,为李唐立下太子之位可以经营而得。太宗当然知道这是动摇国本的非常事件,处心积虑,希望将玄武门之变作为一次性事件,坚决杜绝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的思想,不惜砭诛数子。稳定的王朝,权力格局无非是君、相、将,最优为君、相二极之争,然而李唐一朝,历代太子之位始终不稳,国本飘摇,由此引致各方势力纷杂、相互倾轧。太子之位不稳,直接结果就是权力交接存在真空。宦官、外藩借隙做大,成为帝国的毒瘤,甩之不去。开元政治改革,本是玄宗驱除前朝弊端、拨乱反正的一剂猛药。然而用药过猛,动了根本,将三省协商牵制的局面彻底打破,内阁宰相之权集于一身。权相成为开元年后的关键词。君、相之间的政治进退空间也大幅缩小,加剧了君主与文臣之间的冲突。开元年间,玄宗携神龙政变的余威,励精图治,乃是政治强人,权相是良相。元宝之后,皇权萎靡,权相就成奸相了。君主为了钳制权相,不得不扶持内宦。宦官掌握禁军、大内奏折,本是皇帝重用内臣,抵消权相和防止政变的手段,到头来宦官却成为手掌君主生死、皇位归属的主角。玄武门之变和开元政治改革,于其当时均是有利于社会,分别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其同时也是衰亡的滥觞。帝国的兴亡之诡异,不得不思。本书力在探讨政治斗争与军事行为与君权兴衰的关系,但忽略了财政在其中的重要角色,其憾也。

「血腥的盛唐(全7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走过大唐280年的历程 像是看一个生命从出生时的朝气蓬勃 欣欣向荣到垂垂老矣 积贫积弊 仿佛经历了个生命的轮回,让人感慨。

大唐是怎样的一个朝代? 以至于到今天 我们背唐诗、穿唐装,唱《梦回唐朝》,还有那遍布世界的唐人街。大唐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堡垒 以至于现在我们把崛起称之为“复兴”,因为我们祖上曾经阔过。

李世民久攻高丽不下 撤军前可以赏赐对方金帛 佩服其勇敢无畏。

匈奴将领听说阵前是大唐名将薛仁贵 可以下马跪拜 上马再战 只因敬畏英雄。

这些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 在唐代却是常见之举。但同样,宦官把持了百年朝政,主宰君王废立,甚至直接下手弑君。子杀父、父杀子、将杀帅...同样世间罕有。

爱慕英雄是人的本性 看到隋唐英雄辈出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总是欢欣鼓舞 兴趣盎然 随着安史之乱后 国势衰落 后半程鲜有巅峰亮点 真的是有点兴趣索然。

中国历史是封建思想纲常伦理不断加固 不断完善的过程 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从历史中学习得失 不断矫正 赵匡胤忌惮藩镇割据 而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怕相权独大而建立内阁;清皇帝怕子女篡位  而杜绝阿哥结交朝臣 唐代可以彪悍 可以篡权上位 可以蔑视亲情 越往后越不可能 越往后封建制度越完善。

越读历史 越觉得自己的渺小 历史的烟波里 我辈连一朵浪花都算不得 你我眼中的处级领导不过大唐七品小官而已 千万莫把历史的进步 当成自己优越的资本 不要把现在的普世观念放到千百年前去比较 历史进步的那一点点 是多少人流血换来的。

写到这不知该如何结尾,像是看过一场电影,面对字幕伫立发呆,就让字幕再走一会儿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血腥的盛唐(全7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