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日本与日本人》读后感_800字

《日本与日本人》读后感800字

虽然书名是《日本与日本人》,但全书内容对于想了解现今日本社会和日本民众的读者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本书比较理想的阅读顺序似乎是首先阅读最后一章《编后记》,接着读第一章《译者自序》,然后再慢慢阅读正文章节。因为只有了解了这本书其实是一位1850年出生,前半生漂泊于美国,后半生归化日本的爱尔兰裔作者身前发表的文章和讲稿,被一位日本书商节选编辑后出版,又被胡山源先生于1930年翻译引入中国这样曲折的背景之后,才能在阅读正文时忽略那通篇拗口的文字和略显偏激的观念,为理解本书找到一个合适的视角。
我找到的视角是产业革命背景下的文化反思。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体制日趋完善;同时也是美国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的发明,美国一边疯狂得积聚财富,一边迅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然而就是成长于这样一个黄金时代的拉芙卡迪奥,在美国奋斗了半生之后,居然选择了定居日本,并且改名小泉八云,似乎是要开启全新的人生。而当时的日本,小泉自己的描述是:“一个日本城市,还和十世纪以前一般,仅仅比竹篱茅舍的村野略胜一筹。”对于这个在自己眼里落后了上千年的国度,小泉在书中却不惜溢美之词。与其说他是在向新祖国献媚,不如说是在倾吐对过去生活的失望。书中每次肯定日本文化或生活方式之后,一定紧接着对西方思维或生活方式的猛烈批判。然而看似离经叛道的小泉并不是孤家寡人。在他之前梭罗写了《瓦尔登湖》,在他之后卓别林拍出了《摩登时代》,无不是对产业革命带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反思。
梭罗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而小泉却从相对发达的熊本县搬去了更闭塞的岛根县。在我看来,如此之举显出了一丝悲凉,毕竟,完成了明治维新的日本,注定是要脱亚入欧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日本与日本人》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