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读后感800字
管理为什么?你问过为什么而管理吗?中国的企业家也是如此,你不以持续为管理目标,当然你就得不到持续。如果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你能够得到什么呢?一句话,你关注什么才可能会有什么!当大量的企业领导者希冀通过资本运营获得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时,台塑当家人王永庆则不断强调:“要抓住管理的‘本’!”
“本”是什么?就是影响企业持续的根本要素!如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持续来源。这就是王永庆似乎总是盯住小事而自身特别节俭的原因。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儒家学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了中华文明近代落后的罪魁祸首,无论是以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和李约瑟为代表的看法,还是很多中国的学者,似乎都认为儒学中的限制性思维是限制中国人创新的重要思想来源,当人们将这种思维与鲁迅先生的系列小说言论联系起来之后,似乎更是找到了鲜活的例证。这种思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河殇》,将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对立起来之后,进一步否定了中华文明还会进步的可能性:
中华文明似乎在基因上就有问题!
这几乎是对中华文明宣判了死刑!实际上,这是一种情绪性的表现,也是没有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成长机制的体现。儒学只是一种理论,尽管是一种指导了历代帝王的理论,但是每位帝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对于理论的取舍,而优秀帝王总是能够将理论活用而且深刻了解其精髓,而那些将王朝快速毁灭、不能成为长寿王朝的帝王,则恰恰是没有遵守规律,如秦始皇、隋炀帝以及明朝帝王对于儒学的曲解(尽管他们将儒学地位似乎推向极致)。
至于中华文明在中世纪之后的落后原因,我觉得不能归罪于儒学,它仅仅是一个理论,何况正是儒家学说为中华文明的持续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不要将儒家看成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反正是成也儒家、败也儒家,实际上是帝王管理思维、管理视野和管理能力的变化,未能意识到环境的变化,未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统治欲望,仍然坚持过去的持续观,其结果是必然可以看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