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读后感3500字
《塔木德》,近期终于读完,许多观点还是颇有收获。塔木德一词的本意正是“钻研或研习” 犹太人的智慧,更是世界的智慧,一个不屈的信仰造就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信仰之内所展现的人生处事方式和哲学价值观更值得人来学习和参悟。
1、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消费:在中国,洛克菲勒实施“点燃亚洲光明之灯”计划,向大众分送掉几百万盏廉价的油灯,使中国人购买他的煤油。
2、 本金是用来收益的:种子是用来交换金秋的。
种子是不可食用的。
这句话,是一点也不会错的。
3、 关系及和气生财:“犹太人生活在哪里,就应该在哪里生根,和哪里的人和谐相处。
“人类必将进入一个公共关系的时代。”犹太先知很早就作出过这样的预言,这个时代已经到来!
关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关系是万万不能的。
生意的运作其实就是关系的运作,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
◇ 和 气 生 财
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呈现一副笑脸,不管生意是否做成,甚至为合约而发生不同意见时,他们也总会以笑脸说出其否定的态度。有时对方发脾气双方不欢而散,犹太人还是会跟对方说声“再见”。要是第二天他再遇上你,会仿佛没有过不高兴那回事,仍以微笑的面孔问候你“早上好”。
犹太人这种强忍和气的态度,也许与该民族长期流散异乡和受尽迫害有关。暂且不探索这种关系,但这种和气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之间却是一种有效的融合剂,很容易把对方吸引住。实践证明,在商务活动中,这是一种促销手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是群体动物,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和睦相处,对事业影响很大。企业家因其制造出来的商品或服务得人喜爱乐用而赚钱发财;歌唱家因其演唱得到观众赞赏和乐队的伴奏而受到观众的捧场……一切离不开人。犹太人领会这一道理,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成为他们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一种技巧。
4、 让人才发光:所有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长,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能够抓住别人的优点,把每一个员工的位置都分配得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5、 女性购买群体:“女人比男人喜欢触摸。男人只是比女人喜欢想入非非的触摸;女人的触摸往往表现为一种暗自揣测。若没有摸一摸、揉一揉衣物,女人是绝对不会下决心购买的。其他商品也是一样。”
“不可品尝的食品,女人也要用手捏捏,以鉴定其品质。精美的商品被不透明的纸袋精美地包装着,女人们就不敢做购买的尝试。”
“与其大费唇舌地向女人推销,不如让女人摸一下,看一下。”
把商品以高价卖给女人,还要让女人把眼睛看花:大的东西比小的东西醒目。
动态的物体比静态的物体醒目。
色彩鲜明的比色彩晦暗的醒目。
背景色协调的比背景色杂乱的醒目。
圆形的比方形的醒目。
人比物醒目。
外国的比本国的醒目。
与顾客有关联的比与顾客无关联的醒目。
女人美丽的容颜男人爱看,女人也爱看,是最为醒目的。
如果想赚钱,就必须盯紧女人,先赚女人持有的钱。如果只瞄准男人,只能清洗他们兜里的零花钱。
男人来到世上就是赚钱的,但赚钱并不表示拥有钱。
消费权操纵在女人手中,男人以此显示对女人的忠贞。
一方面盯紧别人的女人,赚女人掌管的钱;另一方面盯紧自己的女人,别让她花销无度。[捂脸][捂脸]
6、 谈判:犹太人几乎人人都是谈判高手。他们信奉攻心为上,尽可能和有决策权的人坐在谈判桌的两边;冷静地激怒对方,以打探对方的底细;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给足对方面子;注重谈判时的衣着,勤记笔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谈判法则。
他们在2000年的岁月里四处流浪,在劣势中与上帝谈判,与敌人谈判,与商场上的对手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他们走出了劫难,胜了,生存了下来。
秘诀就是他们拥有高超的谈判智慧,得理不饶人。
犹太人得了理连神都不饶,难道还饶人吗?
7、 合作:在商战中,犹太人非常重视合作,他们认为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一半,合作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共同承担风险,而且可以增大双方的力量。
那么怎样才是满意的合作伙伴呢?犹太人的回答是明确的,他们愿意和知识渊博、精明能干有雄厚实力的犹太人合作。总之,合作宛如找对象一般,各自有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论。但他们坚持:不学无术、无特长的不可合作;对人持怀疑态度、不以诚相待者不可合作;善于巴结逢迎、见风使舵者不能使用;思想僵化保守,不能跟上时代节拍且一意孤行的人不能使用。当然,与有实力的伙伴合作,看似可以背靠大树做文章,但大公司往往以强欺弱,容易造成大鱼吃小鱼的结果。不过,既然是双方合作,就有其合作的必要性,双方是各取所需,实力弱的一方没必要对另一方一味迁就,一味迁就的结果是姑息养奸,对方一旦掌握了你的特长,你就会被一脚踢开。
犹太人以理智的头脑选择合作伙伴,他们的合作往往是成功的。
8、 只要值得,就要去冒险r(让不成熟的行动走在万全的想法之前):犹太人的比喻往往是非常幽默的,他们说,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
那就是:做面包的酵母、盐、犹豫。
道理谁都懂,却让犹太人形象地总结出来了。
酵母放多了面包是酸的,盐放多了是苦的,犹豫多了则会丧失稍纵即逝的战机。
犹豫是因为恐惧失败。失败让人变得谨小慎微。犹豫的表现是以各式各样的借口延缓行动。结果当然是坐失良机。
这就是坐而言商不若起而行动。有行动才有事物的转变。犹太人当年饱受欺凌,如果只是默默地苟延残喘而不变通生存方式,恐怕早就灭绝了。犹太人正是敢于正视现实,雄视险恶,心存目标,埋头苦干,终于突破现状,立足并扬眉于国际商界。
犹太人格言说,人生之门不是自动门,若是我们不主动地推开或拉开,它就永远关闭着。为了开启成功之门,我们必须采取推或拉的行动。
看见吊桥止步不前和高台跳水完全是两种人,做初上销售的年轻推销员往往没有勇气去敲开顾客的门。这种推销员缺乏应有的想像力,不知道叩开顾客之门就是叩开自己的人生之门,他们恐惧失败不敢冒险。
如果年轻时不敢冒险,到老将一事无成。
不采取行动,一切会越来越糟糕。
拙速胜于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让不成熟的行动走在万全的思想之前,才是上上之策。行动尽管不完全成熟,但可以收到实效。只有产生实效的行动才可能给思想提供依据,有依据的思想才会有巧妙之处。坚实的行动与非凡的思想相结合,事业才能获取大成就。r “只要值得,就要去冒险”,这种大胆地在风险中淘金的做法,是犹太商人非常令人佩服的一种投钱术。
9、 忍耐的力量:忍耐是痛苦的,它压抑了人性本能的欢乐,赤裸着身躯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滚爬,鲜血布满了脸也全然不顾。忍耐是人类最伟大的品质之一。有压力必有反击,有忍耐必有反击。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就是学会不做那种一时痛快但终生遗憾的事。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会忍耐,也要经常注意到别人的忍耐。[奸笑]
10、 善与恶都是相辅相成:《塔木德》上说,当年上帝发大水淹没不义之人时,曾预先告知义人挪亚,让他造一只大船,全家避难于船上,并将所有动物都按一公一母配齐,各带一对。当时,善闻讯也急急忙忙跑来找诺亚,要求登舟避难。可是,它却遭到诺亚的拒绝。诺亚说:“我只能让成公母一对的上船。”于是,善只好跑回树林,寻找可以和自己成为一对的对象,结果找到了恶,便一起成双作对地登上了方舟。从此以后,有善的地方就必有恶的存在。这就是说,犹太人基本上把恶看作某种正常存在的东西,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诺亚上方舟时不仅带了洁净的动物,也带了不洁净的动物一样。
11、 本能欲望不可泯灭:犹太人不相信高墙大院关门苦修的寺院或不娶妻子的僧侣。因为这种生活不自然,人的正常欲求得不到疏导,就会越来越强烈,结果造成墙随欲增,欲随墙高的局面。修道院墙的高度成了修士们欲念强烈程度的函数与标志。而且,墙越高越容易倒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终必然会使恶的冲动泛滥而出。[机智]
12、关于慈善: 最具代表性地体现了“慈善乃公义”信条的巨大感召力:“我们愿以任何方式帮助你们,只要你们觉得可行。[嘿哈]
13、小孩、财富、犹太人有善行:一句极为睿智的格言:人类有三个朋友:小孩、财富、善行。这里的人类当然应当理解为犹太民族。因为任何人的全称命题其实都是他的特称命题的转型。所以,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的是犹太民族的三个根本关注点:小孩是民族的肉体存在,善行是民族的精神存在,财富是民族的现实存在。对于以“文化”立“族”的犹太人来说,善行及其背后的价值与信仰,是民族最高意义的存在,无此,即无犹太民族。但是,这种精神存在要成为每一历史时刻的现实存在而不沦为历史遗迹,必须与民族的肉体存在同在。而财富不仅代表着维系犹太民族精神存在和肉体存在的必要条件,还是犹太民族的肉体存在借以证明其精神存在之不朽的根本证据。所以,最终说来,犹太民族的这三种存在是在孩子身上实现“三位一体”的。[皱眉][皱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