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释迦牟尼佛传》读后感_1100字

《释迦牟尼佛传》读后感1100字

为了一个预言,迦毗罗卫城的国王净饭王为他唯一的儿子希达多太子营造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不让外界的愁苦悲痛引发太子出家为僧的想法,想让太子在安逸中成年后直接做转轮王,接替他管理自己的国家。

但一切似有天意,太子在三次出游中分別见到了老、病、死的三种人生苦痛。他由问询到思考,知道了人从生下开始,必将要经历这些苦痛,就连衣食无忧、被人娇宠的他也避开不了。

如何才能摆脱这些苦痛呢?在他见到一位比丘,并听其开示解说的一番说道后,他萌生了出家之意——要用修行去证得解脱生、老、病、死四大苦痛的方法,以求永生悦乐。

他放弃王位,四处奔波跋涉,在印度全境内找寻高人,寻解他心中疑问的答案,并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体悟去求证。遗憾的是,他并没有从中找到能够到达极乐世界的可行之法。

于是,他结束了四方云游,思索应该要从自身的修持中去获取,这应该才是唯一的办法。他开始了苦修。

六年的苦行思考,皮包骨头的悉达多又突然明白执着于肉体的苦行并不能使其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于是,他又离开苦修的山洞,用尼连禅河水清洗身体,后因体力不支倒在岸边。一名牧牛女看见后,为他取来一碗乳糜。喝下乳糜后,他体力得到恢复,精神饱满地走到一棵毕波罗树下盘腿而坐,发下重愿:若此还不能悟道求得正解,解脱生死,进入涅槃,就不再起座。

七天的禅定,悉达多敌败了心魔、看见了久远以来自己的转世轮回、知道了人生的果报都是从善恶的因中而来、天眼的力量使他观察五道后顿生慈悲之心……,他用自我觉悟的力量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佛于是这样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得到无上智慧、功德圆满的释迦牟尼佛准备涅槃,不向他人宣讲他证悟到的菩提大道。大梵天王劝请他暂不要涅槃,以向世人传道说法。他回答说:“我早就有意要为一切众生转于法轮,道法实在太微妙,太深奥了,极难了解,极难懂得,我怕他们因为不懂,反而横加诽谤,从而使他们堕入地狱,因此才默然不拟说法。”可他在思考了七天后,还是决意要为全天下的众生说法,用大慈大悲的心愿使众生脱离苦海,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

之后的五十年,佛一直在向众生解惑说法,直至八十岁涅槃,不再转世,永脱苦海。

释迦牟尼便这样为世人留下了他远离福泽,历经苦难后才证悟的菩提大道。可凡夫俗眼、痴障未除的我们却不一定都能懂得佛法的精妙所在,不太会相信其中不可思议的慈悲之力。

但无论如何,在因智慧不够,悟不通佛法时,妄不可对其肆意讥毁,必竟他一直在告诉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释迦牟尼佛传》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