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博客李笑来与你一一分享。这是一本帮助你走向独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把时间当作朋友拖拖拉拉地在两个星期看完了这本书,不得不说,它做到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英文:it hit me。它让我在做一些“无用”的事情的时候又多了那么几分罪恶感(譬如逛淘宝,看剧,一遍又一遍重复刷微博),没错,时间就是那么任性地莫名其妙地跟你说了声再见,然后你再突然地诧异,诶,怎么又可以再次收取好友的蚂蚁森林能量了。想了很多办法来减少浪费在手机上的时间。买了forest,但是种完一棵树以后就像报复一般,反倒花了更多的时间刷手机。看了很多时间管理APP推荐,用的频率不超过半天,就被搁置,等到下次再点开软件文件夹才吃惊,啊,原来我又好几天没有记录了。上个学期狠狠心买了个时间轴手帐本,可惜又厚又重,不方便随身带着(其实还是懒惰在作祟?又在给自己找借口了)挣扎着记了快两个月,就被束之高阁。寒假再次入了手帐坑,一开始没敢用时间轴(大概是有阴影了,怕自己又早早放弃),直到看了这本书(第三章满满干货,没空阅读的直接看第三章就好),才小心翼翼劝着自己画下7:00~23:00(幸亏新的本子轻薄便携,带着也就带着了,寒假开始做下来,也有小半本被翻得带上黑边),做了什么就随手记下来,涂上四种颜色(灰色表示浪费的,或者是洗漱之类的杂事,蓝色代表高效工作/学习,绿色代表休闲放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红色代表锻炼、看病、打扫卫生之类的跟健康有关的事),看起来满当当的一面,很是有满足感。因为看书的时间维度跨的太长,看完之后,留下的东西也不太多了(所以随时记录的习惯真的是太重要了啊,不然读完的书还是作者的,其实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大概留在脑子里的就是记录、坚持、耐心吧。其实大部分还是鸡汤,就是看完了之后会让你因呆在舒适区里而惭愧,甚至让你有走出舒适区的冲动(嗯只是有冲动,但是说实话还是没有行动)。接下去就应该看看公开课了,很抱歉应该一周做完的事情被我拖成了两周,但是好歹我还是做完了不是么(嗯,自我安慰一下,会做的越来越好吧)。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悦风吟 桔子
还记得初中时,向老师提出一个疑问“学习的内容那么繁杂,怎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框架呢?”老师给的回答是“看整本书的目录。”这话说的是简单明了,对当时我来说,却是模糊一片,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看《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似乎有了些许理解。该书提的先是,一所有人的困境均来源于懒惰,只想知道成功的最佳捷径,孰不知,成功路上也必有坎坷,而坎坷方能促就成功。
转而指出心智概念,乔治·博瑞(C. George Boeree)博士的定义: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博瑞博士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力的差异,即,每个人心智的能力强弱不一;且这方面的差异可能存在着天壤之别。继而引出,心智力量强的人,有自知之明,付出时间多,不仅会提What,更善于提How,开启心智,从控制好自己开始,也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一直都认定一天有24小时是固定不变的,不相信时间会愈来愈不够用。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所要独自面对的事情也不断增加,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被他人重要的工作所占领而一点点变少,就愈发想自己的一天能有48h。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成功也不可能像成功学里所描述的那样,而是需要耗费心血、花费时间去激发思维、引发思考进而钻研的。
没有一步就能上天的梯子,也没有能飞向白云的翅膀,唯有从此刻开始,勿忘思考;唯有从此刻开始,逐渐改变;方能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