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1200字
很喜欢前辈的文字,但每次看她的书之前,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她的故事结局都不算圆满。比如《床畔》中的连长,作者画了大笔墨写他有苏醒的迹象,一次次给读者希望,可最后还是……《芳华》中,女主人公并没有得到男主人公的承诺,他们算什么关系……《陆犯焉识》中,祖母都没能在她清醒的时候听到浪子的悔声……这些虐心的情节让我很揪心。可是又那么顺其自然。你再想其他的情节好像都不合时宜。不过,因为年龄和时代的差异,对于仪式感有偏执的我对于完美结局的定义也与仪式有关。总觉得要有誓言,要有行动,要表达出来,要全部误会都解除才算完美。
本书中的故事结局不算悲,但是看完后,很压抑。对于女主的情感处理,并没有那种释然的感觉,更多的是惋惜和遗憾;释然的只是女主妈妈的情债。
看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在一旁云淡风轻地为女主人公做着权衡,随着对于安德烈的了解,我将心倾向了他。尤其是在安德烈对里昂说出那番很经典的的话时,魅力值暴增。在我看来,女主就应该及时处理好这段三角关系,和安德烈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看完后,很为安德烈不平,书中对他的篇幅是不多的。女主和安德烈之间也没有很多交流的片段,大都是通过FBI的询问对答来阐述的。这是我觉得看得不过瘾的地方,不过也因此,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安德烈过于高尚,这份细微,高尚的爱让本就卑微的女主无地自容。也许,这也是她悄悄离开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里昂,我是有偏见的。可能不喜欢他的形象,打心眼里觉得他给不了女主幸福。所以当女主在最后还惦记着里昂时,我很不理解。
结局算是开放型的。我很自然地脑补了女主和安德烈幸福在一起的画面。哈哈哈。
我想到了很小的时候看到的一部剧,<远去的飞鹰>,对于女俊男帅的悲剧,我总会耿耿于怀,所以一直惦念至今。主人公遇到了类似的选择。男主人公是一名中国飞行员,爱上了漂亮的俄国金发女郎。剧中他们,很幸福,很甜,很多情节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晰。可是男主面临如果要娶她为妻,就要放弃喜爱的飞行事业这样的选择。最后,女主替他做出了选择,她离开了。
提到这个剧,就是想感叹安德烈竟然辞去了外交官的工作,再次为他惋惜。可是,这一举动又在情理之中。
我想到了两个词形容这段三角恋,这个选择:理想与现实。安德烈是高尚的,就像天山白雪,无暇而又遥不可及。这不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恋人形象吗?!又或许是理想的生活。而里昂是一个艺术瘪三形象,我想,在那个时代,是血淋淋现实的映射。女主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理想的很不真实,如果里昂勇敢一点,有责任心一点。或许女主就不用那么辛苦挣扎与抉择了吧。但是想起一句话:哪有那么多选择与纠结,只不过是为贫穷找的借口,顿时又觉得很好笑。
无厘头地敲打了这么多字,心里舒服多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