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 心得体会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鹤

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 心得体会

作为半路出道的经济学爱好者,巡着本·伯南克的《金融的本质》,续着翻完了刘鹤副总理统稿的雄文,深为触动。如读者Ben.Zhou提到的,永远不要低估中央决策层的智囊团,2008危机之后,如此迅速做了比较研究,给出了统揽大局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思路,令人惊叹。但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我们经济还是如此艰难,好似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三去一降一补”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落实到位,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确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路漫漫、新经济增长点匮乏,地方政府在2009和2011年多次加杠杆后,投资对经济拉动的效率大打折扣。同期,按照统稿里的指导原则,依稀记得决策层有过大动作: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辅之以亚投行、金砖银行2014年启动股市,希望强化直接融资的作用2015年放松汇率调整幅度、海外投资但积重难返,2015年不得已启动去库存,房地产再翻筋斗;2016年棚改货币化安置,二三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前有地方政府加杠杆还未解决,如今居民杠杆也加到了极限,连“6个钱包”的言论都出现了,这一桩桩一环环都加重了病情。大家都知道,亟待科技创新,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这才是破解当前困局的妙方。这些年来,国家倡导的科技创新上,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P2P各类概念层出不穷,真正能够转化为生产效率提升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升级改造上,更是进展缓慢。2015年规划布局的“中国制造2025”高瞻远瞩,碰上特朗普针对中兴、华为,针对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外商主体区别对待等诘问和施压,施政者面临许多制肘。今时今日回看这段历史,看中央政策,看宏观经济决策,都不得不佩服居庙堂之高者的远见。但也同时可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顾及社会稳定,要化解系统性风险,有时候不得不再拾应急举措。这也是房地产“夜壶”论的缘起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