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1940年初刊还原版)》读后感500字
萧红的作品大多故事性不强,淡淡的语调,漫不经心地讲述。看似冷静平淡,却暗藏情致韵味。
有时候富有生活气息的小片断往往有更为久远的生命。《呼兰河传》甚至没有统一情节和中心人物,作者以一种散漫的回忆方式描写她的故乡和她不能忘却的故乡人。呼兰河和当时中国的很多地方一样,封闭落后,自然生在这样地方的大多数人也显得淳朴又愚昧可悲,所以书中有哭有笑,笑中有泪,比如小孩争抢最大的麻花被母亲惩罚时搞笑的画面;老太太称赞麻花干净却不知道刚刚有一群小孩用他们脏兮兮的手挑选麻花;各式路人经过东二大街的大泥坑的滑稽举动;人们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吃便宜猪肉安慰自己,这些都是淹死大泥坑的猪。真的佩服萧红文字驾驭能力,能把生活的小事写的那么生动不造作。而那些泪点,那些苦难的人们,像被婆婆折磨而死的团圆媳,遭受谣言屈辱的王大姑娘,在包办婚姻的压抑下忧郁而死的翠姨,对于这些人的遭遇作者并没有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度去试图评判些什么,只是以一种孩童烂漫天真的视角回忆她们,不加任何渲染修饰地把她们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实这样就足以在日常化的语境中掀起波涛海浪,因此萧红笔下的故乡和人们也仿佛活在我的心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呼兰河传(1940年初刊还原版)》读后感_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