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3D打印的未来》读后感_1000字

《中国3D打印的未来》读后感1000字

因为读到罗辑思维里3D打印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找来这本书做个进一步的了解。
【概念】3D打印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电子束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
昨天和今天我跟我朋友对3D打印技术有过两次探讨,他所在的家电制造公司已经引进3D打印机,他的观点是这门技术现在还很不成熟,但是对于未来他很乐观,觉得可以进入千家万户。
我虽然是工科出身,但并没有从事技术工作,更多的还是从商业角度来考虑。3D打印机有它的局限,我当时考虑到的主要还是生产原料的问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
看完这本书,也印证了我们两个人的猜想,3D打印机主要解决的,是提高了从物料到实物成型的效率,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物料和时间。主要是结构比较复杂的物品,这类物品由传统制造业制造,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原理上3D打印技术可以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个性化订制的所有物品在理论上都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
但生产原料的局限,决定了3D打印技术在桌面级产品应用领域会相对广泛(原料基础),比如玩具。而工业级产品对于各种各样的原料需求,想要进入千家万户是不现实的。再一个就是生物3D打印技术是比较有前景的领域,例如义肢,义齿,人造器官,细胞等。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材料的性能和成品的性能。
3D打印技术其实不是新技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诞生,我们国内对这块的研究起步并不晚。但全世界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不是很大,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市场。
没有找到巨大的应用市场,是3D打印技术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
我们会发现,投入巨大的科研,如果没有市场作为土壤,带来利润和回馈,3D打印技术更多是停留在实验室,而不能在实际的商业应用上找到发挥的空间。
3D打印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制造业,只能有效整合,互为补充。
所以即使在理论上未来的3D打印技术有广阔的前景,但并不是万能的,至少在目前这个领域实际发掘的应用市场,带来的商业价值是比较有限的。资本市场概念炒得火热,实际这个领域都是比较落寞。
其实这有点像互联网普及初期,出现了很多互联网公司,也提供了一些产品,但并不能找到盈利模式,导致发展缓慢。后来相继阿里巴巴,网易,腾讯,搜狐,新浪都找到了各自的盈利模式,互联网行业呈现了井喷的趋势。
因此我想说对待3D打印技术,应该保持包容和理性。了解到这块的知识,对于未来的社会也有了想象的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3D打印的未来》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