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南京大屠杀

作者:张纯如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在这个冬天读完这本很沉重的。一本用生命书写对极权主义带来杀戮战争的沉痛记录和反思。对真相求实的热忱让她辗转美国和中国,用笔把闪耀人性光辉的平民英雄和被遗忘的受害者推到了历史舞台上。真正的人,哪怕深处乱世,也不是只顾自己苟活于世,当然也不是随便被当局者洗脑英勇就义。我不是说爱国不对,只是觉得历史的车轮碾过,又有几个不是权利角逐的牺牲品?人之所以为人,要把人最宝贵的东西传承下来,精神财富应建立在对历史的直视和反思,对自己保持独立思考能力的严格要求,还有对家天下的一种博爱和悲悯之心。一个伟人有这种情怀很容易宣传出去,一个普通人有这种理想则很快会被现实打得抬不起头。在和平年代,如何给我们的下一代做好榜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拥有感知做人的幸福和不易的能力很重要,比叫他们从小知道勾心斗角和追逐利益药更有价值。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是华夏子孙,都是世界的一份子。我不是民族主义着,不是任何教派人士,也不是共产党员。但我深知,我们应该爱我的祖国。但我有太多不明白。看看现在的路线和社会发展的很多现象,感觉某些势力真的复辟了。可如果说历史书不能揭开所有的真像,那么电影呢,电视呢?如果真像1984所说那样,人们成了宣传机器,那么国家的监狱性质和资本的逐利性是否一样难以避免。但是总有人反驳,没有国哪有家,没有资本,谈何发展?就像曾经农业生产稳定以户籍制度禁锢全国的农民供养中产乃至贵族,是否资本的嗜血性会培养一批代言人鼓吹金钱至上论让许多有成功欲望的人拼命工作?可当我们打开电视打开报纸根本无法观看和阅读,走进影院,像我这种铁杆电影粉都对国产电影绝望。这是意识形态和审查制度的因素,没有办法。意大利人能拍出《末代皇帝》,我们百年以后能有几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优秀片子和书?感谢张纯如女士用严谨的态度写出这本书。遗憾的是,她年纪轻轻因为疾病离世。我也身患躁郁症,长达快十年,吃的药副作用不小,所以我怀疑张的丈夫分析的对,这些药在欧美人种身上试验的多,亚裔人长期服用会有各种风险。斯人万已逝,精神永存。不管什么原因,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读书到一半的时候,正赶上美英法联军侵略叙利亚,在微博上看到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巴沙尔在谈判桌上慷慨陈词的视频,或许是因为共鸣,心中不免激起愤慨。

日军如何无耻的挑起事端,采用如何残忍的手段虐杀俘虏和平民,如何在受到国际社会谴责时掩盖事实真相,美国如何在二战后支持日本经济复苏,种种真相读来,让人控制理智都变成难事,面对一头恶狼迎面扑来,只有拔刀相向。

然而最让我唏嘘的两个情节,一个是中国平民面对日本人大屠杀开始的时候,几万人面对日本军队,人数上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竟然没有反抗,表现漠然,任人宰割,让人痛心,幸而泱泱大国有后来的星星之火燎原,不禁想这是不是由于几千年文化坚实根基带来的保护,日军残暴的行为解除了文化封印,激发了全民抗战的情绪。第二个是蒋介石撤军重庆,错误的战略指引导致数万守军撤退时机延误,唐生智等人的顽强抵抗后来也成为日军屠城的一大因素。

另外在残暴之下凸显人性和国际人道的便是拉贝为代表的国际人士组建难民营,拉贝虽为纳粹党派,却为中国人努力撑起保护伞,不禁联想到辛德勒,时势造英雄。书中也有被和谐掉的内容,是因为看非正式版本的时候了解到的,这些国际援助者回国后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和因为精神压力较大而崩溃自杀,那当初让他们走上援助道路的又是怎样一种力量?

正如张纯如书中所述

漠视历史的人往往会成为历史的受害者

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动乱给那时候的同胞造成的身体和精神伤害有何等的残忍,只求尽可能铭记这段历史,不让其重新发生,假若有一天有人故意挑起事端,中国能有力量奋起抵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