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全集》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定能五星担当。
景仰奉于两点:一为前半部分一个似水温婉的才情女子飞扬之文采;二为后半部分一位职业建筑专家的严谨精细。唯一的遗憾是,书中收录的林徽因先生(还是延用这种旧式对女性的尊称表达我的敬意)文学创作数量总觉远未够读。
生在官儒人家,林徽因先生自小家学不俗,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年稍长又得于去往欧洲接受西式教育,成就一个诗意柔情与理智干练并济的新时代才女。
文人心思的林先生。透过她的散文、随笔、小诗,能读到她内心深处的灵气。她笔触流畅自如,思路开阔悠远,而言辞格调清新不俗。她笔调清新的描写恋爱少女心、心意空灵地描写花草风月;却又深情忧虑地关注民生社会。在美丽的句子间读出来的不是小女人的卿卿我我,而是大气般的优雅和忧思。无论关注何物何事,总能细致描述真情投入,感人心脾,是为才情女子。
我且大致录两段她的写作,来看她的性情和思考。
“夜莺与玫瑰”的故事。一个青年对于他爱的人那样真执,那便是他痛苦所在,“她说我若为她采得红玫瑰,便与我跳舞……但我全园里何曾有一朵红玫瑰。”,“幸福倒靠着这些区区小东西!古圣贤书我已读完,哲学的玄秘,我已彻悟,然而因为求一朵红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这样难堪。”而花园里被他感动的夜莺却爱上了他,它用自己的生命换作一朵玫瑰去奉献给她,夜莺喊道:“高兴罢,快乐罢;你将要采到你那朵红玫瑰了。我将用月下的歌音制成她,再用我自己的心血染红她。我向你所求的酬报,仅是要你做一个真挚的情人,因为哲理虽智,爱比她更慧,权力虽雄,爱比她更伟……“多么浓烈的爱的故事,但这个浪漫的故事终也败给世俗的现实,那被爱的女郎选择了珠宝而不是纯洁的爱情,而真情的青年失去了用心血爱他的夜莺,失却了对爱的信仰,他叹惜“爱好傻呀,远不如伦理学那般有实用,它所告诉我们的,无非是空中楼阁,实际上不会发生的,和漂渺虚无不可信的事件。在现在的世界里存在,首要有实用的东西,我还是回到我的哲学和玄学书上去吧。”……
她描写“九·一八”闲走
天上今早盖着两层,地上一堆黄叶在徘徊,惘惘的是我跟着凉风转,…白云却是我们,翻过好几重天空。 荒街小巷,蛇鼠般追随!
我问秋天,秋天似也疑问我:在这尘沙中又挣扎些什么,黄雾扼住天的喉咙,处处仅剩情绪的残破? 但我不信热血不仍在沸腾;思想不仍铺在街上多少层;甘心让来往车马狠命的轧压,待从地面开花,另来一种完整。
好一句:我不信热血不仍在沸腾;思想不仍铺在街上多少层。是有多愤慨。
而我最喜她的《古城黄昏》一静一噪一寂一喧,一陈设一嚣动,不动声色地描述中道出岁月的过往与无奈。
“我见到古城在黄昏中凝神;乌鸦噪聒的飞旋,废苑古柏在困倦中支撑。无数坛庙寂寞与荒凉,锁起一座一座剥落的殿门! 我听到古城在薄暮中独语;僧寺悄寂,熄了香火,钟声沉下,市声里失去;车马不断扬起年代的尘土,到处风沙叹息着历史。“
职业建筑人的林先生,则是个严谨的学者。翔实考证并记录了中国历代古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总结,一种好建筑必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虽然它们本来实际的功用已经完全失掉。纯粹美术价值,虽然可以脱离实用方面而存在,它却绝对不能脱离坚稳合理的结构原则而独立的。我们古代的建筑匠师们积累了世代使用木材的特别经验,创造了在柱头之上用层叠的挑梁,以承托上面横梁,使得屋顶部分出檐深远,瓦坡的轮廓优美。用层叠扰出的木材所构成的每一个组合称做“斗拱”。“斗拱”和它们所承托的庄严的屋顶,都是中国建筑上独有的特征,和欧洲教堂石骨发券结构一样,都是人类在建筑上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性的工程。……
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本很值得仔细阅读的书。无论读者是位文学爱好者,或者建筑学研习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林徽因全集》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