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观众心理学》读后感_600字

《观众心理学》读后感600字

这本其实更像心理学,阐述导演与剧作者,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博弈。

关键点有:

1. 有时必须得拍点观众想看的,但光这样不行,还得拍点他们看着不太舒服,不过努力一下又能理解的剧目。前一种是为了剧团的生存,后一种是为了培养观众,使观众成长,也是为了戏剧自身的发展。

2. 不能把观众只当观众,还要拿他们作为剧目生产过程中的创作者。无论是表演还是剧作,信息不能给太满,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观剧者发挥想像自行补充。这是互动,也是渴望从舞台之下获得有效的积极反馈,毕竟,一只手掌是拍不出掌声的。

3. 剧本要简单,思想要深刻。于电影而言,一般的导演拍剧情,牛逼的导演拍价值观。同理,复杂的戏剧情节能短暂博人眼球,然而观者在理解之后却不会反复欣赏(因为剧情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剩下)。

4. 要适度依赖观众,忌讳完全遵循观众。观众不是上帝,观众是老师,可以借鉴“老师”有价值的建议,如果“老师”的方向错了,那就要果断予以推翻。观众心理是一种具有共性的庞然大物,对会对得铺天盖地,错会错得相当离谱。面对大多数,作为少数的戏剧排演成员要有所坚持,甚至还需要点执拗。

5. 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几十年过去,能放在嘴边的理论大家不是斯坦尼就是布莱希特,外加一个梅兰芳,这是很恐怖的。理论迭代与政权交替有相似之处,不存在永恒,把过往的精华用“折子戏”的方式浓缩于心便是继承,不必过多沉溺,还是应留神关注时代变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观众心理学》读后感_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