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读后感1300字
边写小说边读《胡雪岩》
“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共识。作为业余写小说玩玩的,我扛着“做小说学不学《胡雪岩》”的问号,把洋洋86万字、厚厚三大本的长篇小说《胡雪岩》通读了一遍。我早即知有胡雪岩,然不知有高阳其人,更不知高阳乃何方何时代之人士。读过这部作品,不仅认识了高阳,还对高先生心存感激。
披阅《胡雪岩》,费时较少,念起来也顺溜,也不像读其它历史小说那样需不时地查阅名词、典故。作者的能耐,在于故事编得好、编得妙,揪得住人,情节环环相扣又无法预料,细节密集又能涟漪般荡漾;对那个时代商人尤其是官商的生活,譬如家庭日常起居、狎妓蓄妾、经商技艺、江湖交往、宦场周旋、虎口夺食等等,都描绘得生动真切、如临现场,因而魅力无穷,让人难以释卷。
胡雪岩委实是个罕见的成功者。他活跃于商场和官场之间,左右逢源,伸缩自如。他既赚足了票子,又织就了官帽子,塑造了王有龄、稽鹤龄等达官贵人。他成功的法宝,是深谙人情世故和宦场曲径,最会处理人际关系,简直就是个人精儿,用如今的时髦话说,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本主义者。当然,他不是只有善良和广缘,他还有下手重出手狠、出言即搔到对方心窝最痒处的一面。胡雪岩,不,应该说是高阳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够我们终生受用。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对高先生心存感激的地方。
《胡雪岩》的经世致用之方,吾当慢慢消化吸收、活学活用,而作为做小说的,我要学它的高超故事编法,学它的商、宦生活描写,学它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知识再现,等等。就是有一点不大好说:读完小说,掩卷静想,总觉得小说还缺点什么。缺什么呢?你看全书从头到尾,无论何时何地,处理何种难事麻烦事,只要胡雪岩一到,问题立马解决,事情必然办成。再棘手的事,再紧急的情形,再危急的时刻,莫不如此。我不由感叹:胡雪岩真神!感叹过后难免生疑:胡雪岩真有这么神吗?世间真存在过或者可能出现胡雪岩这样的神人吗?
胡雪岩初出场亮相,还“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生得一双四面八方都照顾得到的眼睛,加上一张常开的笑口,“有时很阔气,有时似乎很窘,但不管如何,总是衣衫光鲜”。“一件细白的夏布长衫,浆洗得极其挺括,里面是纺绸小褂裤,脚上白竹布的袜子,玄色贡缎的双梁鞋”。幼年父亡家贫,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夜壶开始,慢慢做上“伙计”。仿佛上天着意安排好了似的,以偶尔经手的500两银 子接济潦倒书生王有龄(随后即发迹)赴京“投供”,一宝押灵,一举成功。此后便步步胜算,如果有输家,那输了的肯定不是胡雪岩。胡雪岩确实是生而知之,学而精之,举凡商宦之事,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神。这就暴露出小说的缺陷或不足:假若世上真有或者真能出现胡雪岩这位全能神仙、常胜将军,那末,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其成长和性格发展逻辑又是怎样的?可惜翻遍全书难以觅着。
《胡雪岩》写出了商界翘楚胡雪岩之其然,但未能写出其所以然,这不能不算是这部小说留给我们的一大缺憾。也正是因为这个缺憾,使我对“做小说学不学《胡雪岩》”的问题,暂时未找到满意的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