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终于有空看完了这本小学就该读的入门书,名不虚传的经典。曾几何时开始遗忘儿时的童话与传说,又敬畏哲学家们的深刻与神圣,书中作者巧妙地结合了孩子的童趣和哲学家们的思考,甚是有趣。感悟颇深的地方很多,比如我们不仅活在浩瀚历史洪流之中,也活在万千个交织的世界里。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思想家哲学家们对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做着诠释与定义,像滚滚浪潮拍打着我们的思想,推着我们吸收,结合,再创造,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而带着这份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定义,我们又面临无数的问题和选择,书中描述的世界观让我认识到其实每一个选择,每一次解决问题的创造都会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创意得到无尽的放大和实践。就像小时侯喜欢玩玩具,对着一个没有生命的固体想想出充满动态的画面一样,我们的生活未曾变化,我们一直在靠想象力创造自己的世界。只不过今天,玩具变成了知识,思想,物质,友谊,金钱,资源等等。但为什么童心会越来越少呢?开始越来越向现实妥协?可以说这是成熟了,但我想或许也是懒惰了。我觉得面对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该像孩子一样,问为什么,一直问,不断问,直到看到那个曾经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世界,在新的世界里降维打击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哪怕解决不了,也不妥协,批判他,尽可能的改变他,就像孩子一样,不要脸不怕错。我想生活就是一场需要一辈子批判挑战询问和发现下去的游戏,拿着手里所有的玩具,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就像作者写书一样,书中的人物将在最后一个句号结束后,依然存活在世界上,并得到永生。人会死,我们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贡献会永远活下去。当然,本书启发人询问,批判和创造的最后,也告诉我们一切皆星辰,无论伟大还是平庸,都无法跨越光年,挣脱宇宙,至少这辈子不能。所以作为一颗小小的星辰,在认识到生命的极限后告诉自己,除此之外,一切皆有可能。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这本书之前看过一遍,有些囫囵吞枣,这次再看,很多理念能理解了,这可以说是一本入门哲学,从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都有详细的理念解析,如故事开头提出的问题:你是否对这个世界习以为常?这本入门哲学,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不停的想提出问题:我的世界是否也同苏菲的世界一样,只是某个人的意念所创造出来的产物?我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吗?所有的物质是否都是虚构的?我又是为什么而存在?是谁造就了我呢?世界是否如柏拉图所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一个模具?那么有真实的世界吗?理想型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经常说的人死后的灵魂,是否就去了理想型的世界,也就是基督里的“天堂”?人死后的灵魂意识尚存吗?而灵魂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只是一个人死后的一缕残存的意念?它会消散吗?在这里想起笛卡尔的哲学命题: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思故我在!人类之所以越来越文明,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思想,思想的进步造就了越来越文明的社会。公元前苏格拉底对社会提出疑问,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近代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哲学家会对社会提出疑问,每个是时代的思想也在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清晰。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从苏格拉底研究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开始,哲学史便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的变化衍生,每个哲学家都有不同的理念,从宇宙的本源,到物质的本质,都有哲学家做出一系列的研究与深思,不得不敬佩人类思想的伟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