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选》读后感1600字
喜欢李清照,刚刚读完清照的作品《李清照诗词选》,喜欢她的词句,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喜欢她的声声慢,词句是这样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诗词选》作者是范英豪。主要讲述了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介女流,李清照有理想、有抱负,对生活一直抱着积极的态度,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刚正不阿的性格与细腻敏锐的情感力相得益彰,使她的诗词具有独特的精神和风采。她的艺术成就令后世瞩目,为中国的文学宝库增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介女流,李清照有理想、有抱负,对生活一直抱着积极的态度,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刚正不阿的性格与细腻敏锐的情感力相得益彰,使她的诗词具有独特的精神和风采。她的艺术成就令后世瞩目,为中国的文学宝库增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有《漱玉词》流传后世。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仕宦家庭,其父李格非“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王氏也善于写文章。李清照受家庭熏陶,在闺中即有文名。18岁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由于具有共同的文学爱好和艺术情趣,婚后夫妇感情融洽。然而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之外,朝廷内的争斗直接影响了赵明诚、李清照两人的生活。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相,赵挺之依附蔡京,借新法排挤元祜旧党。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受牵连被免官,李清照曾上书赵挺之为父求情,终不果。这使她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集团的残酷。其后赵明诚出仕,但他们对仕途显然兴趣不大,而是节衣缩食,将精力放在金石古籍的研究上,收集了丰富的金石书画。在徽宗大观元年,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斗争中失利,不久病死,李清照夫妇返回青州故居,过了约十年的隐居生活,直至宣和二年,赵明诚出仕莱州太守,李清照同往任所。这是李清照早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景阔,词之言长。”一般研究者认为,李清照言词的体性和特点谓“别是一家”,词中所表现者,常是比诗更为深婉含蓄的一种情思和境界;孙秋克教授则认为在南渡后,易安词的风格是有变化的。其一生的悲欢离合,与国家时代的变异系于一体,词的境界扩大了,接续了苏轼以来以诗为词的潮流,以至于被誉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也有“效易安体”之作。当然,易安作品的这种变化、这种“压倒须眉”的气势,更多是表现在她的诗作中。如就《史记·项羽本纪》而发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孙秋克教授这样评析:“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失败了的英雄,决不会想到在他身后千余年,有一个以婉约词著称的女词人,在司马迁之后成为他的知音。是的,因为失败,楚霸王招致了太多不公的冷语和讥笑,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气概,理解他的英雄末路?”有趣的是,孙秋克教授有一首词《虞美人·重读〈项羽本纪〉》:“当时数阕惊千纪,回望香销地。楚歌四面费心机,不抵就中一曲叹虞兮。英雄气度今重叩,盖世冲牛斗。壮心无奈素心柔,莫笑悲生末路恨离忧。”也对项羽的英雄末路给予了特立独行的评价。清人沈曾植评李清照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用此言来评价孙教授的诗词不也很相宜吗!难怪她在《夏日绝句》的评语中说:“这个时代缺失的是什么?在易安看来,就是项羽那种宁可拼却一死,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
总之,读孙秋克教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评,我们常惊叹,她怎么能把易安的诗词理解得如此到位,似乎比易安本人还能参透作品的意蕴,给人的启迪是那样地深刻。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爱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李清照诗词选》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