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叫杨飞的人死去了,但他的灵魂似乎还没走远,他接到一通电话,殡仪馆的人抱怨他火化迟到,而即将被火化的竟是杨飞自己……他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经历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件,以及与生前亲友的爱恨离别。生活的不易、爱情的曲折、亲情的温暖……让活着的人无从找寻出口,只能在死后的世界里得到和解与救赎。余华用拙朴简白的手法写出了深沉的悲痛和感人的温情,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高二时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之后我便深陷其中,一周内茶饭无味,学习也只是机械的学着,从那时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当然现在还是没有思考出任何的结果,如果能思考出来,那恐怕是哲学届的第一人了。毫无疑问,我读书读抑郁了,辛亏后来自己调理过来了。从这以后,我便不敢再翻开《瓦尔登湖》更不敢翻开别的这类书籍。
可越逃避什么,什么就越会降临。我还是翻开了这本被读者评论着读来让人窒息的书,并读了下来。
书中文字毫无花哨,读起来也很是轻松,没有什么高级的写作手法,书中的事也都是发生在身边,曾经历或者耳闻的事情,所以读这本书毫不吃力,可最吃力的是内心,是不断煎熬的内心。
圣经中,上帝花了七天创造出了世界万物,这里的七天,从死亡到永生。我猜测不出来这里的七天是否和上帝七天创造万物有关,但在书中第七天作者却指出唯有死是快乐的。
像是有种魔力,书中的文字一直逼迫我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着书中的事,官员收贿,妻子出轨,医院坑人,钱权交易,媒体假报道,强拆房屋,甚至连死亡之后还要排队烧骨灰。这一切太真实了,就像在看我们在看新闻联播,报道的一件件事,那个地方卖淫的被抓了,那个官员嫖娼被抓了,那个官员贪污被发现了,那个地方出了车祸死了人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谎报死亡人数并用钱来作封口费。这每件事不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吗?每天都可以听的到的事情,每天在我们口中成为笑料的事情,可看了书中内容,便再也笑不出来。
这两天是雨天,读到一半,我已经不能读下去了,便走了出去,站在天桥上淋雨看往来车流,脑海中闪现的却还是书中的内容,它写的和社会多么贴切,在雨中奔波的车流里是否正在发生着书中写的事情呢?
在雨里,在风里,一重重怀疑袭来,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表面上华灯初上,分外美好,实则却是千疮百孔,或许有人的社会就是这样,从来没改变过,更没超越过。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啊。
死了七天,回顾一生,一群死者回忆自己怎么死的,在即将火化的那一刻大家都明白了死才是永恒,正如文章末尾所写,美好之地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在阴雨天读完这本书,原来死无葬身之地比活着的世界温暖那么多。
书里描述到很多社会的阴暗面,让人感到压抑难受。看看现在的社会,可能也有一些阴暗面一直存在着。社会一直是这样的吧?可我们能直接都选择自杀吗?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态度,改变能改变的,被动接受不能改变的。
杨飞的父亲、他们的邻居和杨飞经常去的餐馆老板他们是善良的并且生活大多时候是幸福的,火灾发生的时候餐馆老板如果不去阻拦人们呢?也许事情有更温和的结解决办法。人生很长,生命是第一位的,别的都不重要。
鼠妹和她的男友伍超、杨飞和李青,她们是爱情至上的人,但却不是合适的。鼠妹那么想要苹果,说明她是看重物质生活的,她选择了伍超但依然不想放弃自己的物质追求,结果呢,他们都丢掉了性命,表面上她说是因为伍超的欺骗自杀,但如果她爱伍超的同时放弃了物质追求,那么1000多的别的手机是不是也会让她心满意足呢?有时候清楚自己要什么很重要,不管是在自己努力的时候还是做选择的时候。李青也是,她明明是有野心的,但只是因为杨飞忠厚老实和她结婚,在杨飞陷进去后她又要求离婚。在实现野心的路上她也选错了人,最后搭上了性命,杨飞也为此丧命于火灾中。
那对拆迁中丧生的夫妇和那27个婴儿完全是这个社会黑暗力量的牺牲品,这个是最让人痛心的。
人们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生存的第一法则是活下来。走夜路就有危险,那么我太晚就不会选择出门,如果是麻烦自己找上门呢? 如果可以忍的忍了了,实在忍不了的曝光。然后呢? 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自己去努力得到,借助于别人省力不省心。爱情不是全部,如果有了爱情让生活变得更糟糕,那么果断放弃这段爱情吧。
其实看完书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但是只能去努力消化掉,生活还要继续,心情有时候自己是可以刻意去引导下的。愿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阳光,如果有阴影存在,那么换个地待着呗[可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