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
什么样的远方,才配得上当今盛世
一
如果以历史的视角,回顾我们引以为豪的两千年的祖先历史,触目所及,皆是猥琐权力和血腥杀戮;抬眼望去,不是流血千里,就是伏尸百万。哪怕是我们屈指可数的几个历史盛世,不是极其短暂,就是充满欺骗。
名扬千古的贞观之治,始于627年,终于649年,仅仅21年;
万人盛赞的开元盛世,始于713年,终于741年,仅仅28年;
其后宋元明清,或积贫积弱,或杀伐不断,或闭关锁国,皆无盛世可谈;
至于后世所谓的满清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骗局,如果一定说是盛世,那只是帝王一统天下的盛世,而无关屁民丝毫。
在这样漫长动乱而贫穷的社会里,生存是第一要务,如果侥幸能够生存,毕其一生,最远也就能到个州府赚一点生计,哪里会有诗和远方呢?
所以,游名山,写诗抒怀是李白;览大川,记史流芳的是太史公。而能越出国门,远渡南亚的仅有法显和玄奘,他们的远方,是佛陀的召唤,更是普渡众生的宏愿。至于远涉重洋,在惊涛骇浪中恣意人生的只有三宝太监,那是举全国之力雕刻的炫耀之舟。
数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就这样一直颠沛流离活着,直到到了当今盛世。
二
今天,特别是短短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盛绩,在物质上,已经超过了祖先的辉煌;在精神上,也即将实现祖先的全部荣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种盛世辉煌,也只有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从欧洲边陲崛起,进而成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以及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从大洋彼岸横扫整个世界可以与之媲美。
即便在这样的盛世里,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还是与贫穷挣扎斗争的一生,与贫穷斗争,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遍体鳞伤。能不和贫穷挣斗,或于挣扎之余有点闲工夫做的别的事情,那已经是幸福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当今盛世也是幸福的,芸芸众生已摆脱了不虞而至的生死之灾,也没有裹腹之忧、蔽体之难,虽然偶尔有一点住行之难。但所幸,在奔波之余它给了我们一点空闲,一点思考,让我们能做一点别的有趣的事。
当然,社会的前进,是需要人们担当重任,负重前行的,同时,也需要人们有能力退回到清净的灵魂当中,怡然自得的想一想诗和远方,以便更好的负重前行。
三
但是,当人们忙碌之后,背起行囊,兴致昂然的准备出发时,却发现我们的天已阴、海已暗、路已窄、城市已拥挤。不过,这丝毫不能阻挡奔向远方的激情。
如果我们的天空是阴霾的,那就去巴黎城领悟阴霾后的净明;
如果我们海岸是昏黄的,那就去圣托里尼欣赏爱琴海的碧绿;
如果我们的道路是拥堵的,那就去走走普罗旺斯山路的蜿蜒;
如果我们的高山是拥挤的,那就去瑞士感受少女峰的清冷;
如果我们北上广深是喧嚣的,那就去东京探索喧嚣后的安静;
如果我们的香港日益走向封闭,那就去新加坡体验开放和友善;
如果我们的沿海是富裕的,那就去仙本娜比较巴瑶人的贫穷;
如果我们的寺庙是庄严的,那就去圣彼得教堂感受基督的神圣;
如果我们的文明是延续的,那就去柬埔寨暹粒思考文明的断裂;
纵观山下数千年,横看中外数万里,人类历史上的美好的东西都是都是极其短暂的,社会盛世当然也不例外。在短暂的盛世里,花有开有落,树有枯有荣,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之道。
但当我们七老八十之后,回忆此生,经春秋,历夏冬,攀千山,越万岭,渡惊涛,济骇浪,却仍然双肩耸一喙,仰俯天地间,这实在是人生一幸事啊!
如果你更能到非洲去听虫啾;到南美去听蛙鸣;到澳洲去听蝉噪、到北欧听鸟啭;到加拿大看风吹落叶;到热带雨林看雨打芭蕉,那更是人生的幸事。
或许,只有这样的远方,才配得上当今的盛世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徐霞客游记(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