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_1100字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1100字

《文心雕龙》成书于南北朝时期,上承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下启隋唐宋元明清,恰好是中国历史的中间过渡阶段。作者之前,三代先哲、诸子百家、两汉诸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人才辈出,蔚然可观;作者之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群星荟萃,不可胜数。
此时佛教传入中土不久,儒家还未如日中天;五胡乱华,南北分裂,世人多消极隐世,文章华而不实,刻意追求标新立异。面对这种文学氛围,刘老爷子写下了《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上下各25篇,上篇的前5章《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是全书的纲领,刘老爷子作为儒家的粉,提出文章要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这是理解全书的抓手,也是作者的局限所在。对于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作者认为源于五经: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从第6章《明诗》到第25章《书记》便是对各种文学体裁的详细介绍。
下篇从第26章《神思》到第44章《总术》,论述怎么写出一篇好文章;第45章《时序》到第49章《程器》则是谈论下文学评论工作。最后1章是全书的序,对于书名的由来、写书的目的、意图、方法和态度,以及全书的内容安排做了详细说明。
文章整体脉络十分清晰,而聚焦到写作问题,刘老爷子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读了一本好书或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想写点东西却不知如何下手,心中各种想法又感觉千头万绪。《神思》篇将这种情况归为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前者主要是知识贫乏,后者则主要是思路混杂。所以一方面要增进知识避免思理不畅、内容贫乏;另一方面则聚焦主题、突出重点,避免发散。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源于精妙的构思,驾驭全篇。而从构思到成文,即需要《体性》《定势》《情才》等整体规划,也需要《声律》《章句》《比兴》等具体技巧,各个环节需融会贯通,才能神与物游,畅行无碍。
曾经就写作问题请教过一个朋友,记得她讲过两个写作技巧:一是写作时要一气呵成,不要停顿,二是要不断修改直到无可更改。就她的经验而言,当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毕业论文从10万字删减到6万字,从此功力精进。那时听了,一直感觉好厉害的样子。仔细读了下文心雕龙的《熔裁》篇章,讲得是同样的道理。所谓熔裁,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熔意裁辞,以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文心雕龙》书名雅正,自身就是一部极为精美的著作,精彩之处更是不胜枚举,闲暇时推荐各位读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