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最后100天》读后感3500字
一代大师
文化中的佼佼者
大地上的践行者
这本书也算是唯一一本近距离记录南怀瑾临终前的生活和情怀,回顾总结南怀瑾生平的著作了,还记得南大师在王国平到来时说过这么一段话:“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想写我的传记,我都没有同意。因为我怕他们把我的传记写得太实太死,写得不食人间烟火。我想要的传记是: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有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这样子才好玩。我每天讲一段我的经历,先把它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口述,再写成传记,肯定会非常好看。”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师,而是对生活充满敬意,想把自己在别人的心中是鲜活的样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
学堂的建立太难了,需要从平地建立,正如季谦先生所说的,这是一种永不挫折的期待。
时年82岁的他拍板买下300亩滩涂地,经过六年的建设,填土、种树、修路、造桥、养花、喂禽,大学堂拔地而起。
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研究。
南大师是一个特别有理想,有远见的大师,为期六年建太湖大学堂,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多好的耐心与毅力,才可实现这样宏伟的理想,就像在一片废墟当中,重建殿堂,在一片沙漠当中,撒下一把种子,期待一园的鲜花,这真的是一种永不挫折的期待,可能人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艰难的事了。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也很好地诠释了教育的意义: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吃饭,怎么样睡觉,这些生活都是教育,处处要规矩、礼貌。把生活处理好了,就是你们这四年所学这一套,这是基本,你的人生基础就稳定。拿这个影响父母,乃至出去读别的学校,照样影响别的同学、朋友,到社会上造就社会他人,你就成功了。
世界出了问题,因为百年教育出了问题。早在很多年前,南师就清晰地认识到了教育出了问题并四处奔走呼号,而中国教育问题尤其多,积重难返。南师说现在的孩子都是贵族,吃饭不懂拿碗,因为在家里都是大人在喂。这样的教育不出问题才怪,这样教育出来的人管理世界不出问题才怪。南师对中国教育进行过总结,他认为:一百年中教育有五次改革,不过是扒层皮洗个澡,基本都是错误的,他用一句话凡事我但尽心,成功不必在我表达对教育改革的决心。
对于孩子的教育,南大师不仅有自己的理解,还有自己的建议。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焦虑的家长造就了同样焦虑的孩子。世界不快乐,注定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们也不会快乐。
普通中国孩子一方面被万般呵护,恨不得饭都得喂;另一方面层层加码学习,沦为应试奴。而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孩子则主张学习靠自觉,并鼓励动刀动枪,掌握做饭、习武和野营技巧,为自己的安全和生存打下坚实基础。学校更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另一项学习的要素。在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的班上,除班长、课代表外,还有秩序长、桌长、柜长、日期长和自省长,几乎每位同学都有官职,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信心。
孩子不是靠管出来的,是靠影响出来的,言传身教。
大师也指出,文凭不是一个人一生的资本:
“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的文凭,有个博士学位的,就算成功。你们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你们把这些年的基本生活教育的精神带到社会上,我可以断定你们将来是顶天立地的人,与众不同。只说哪个程度好一点,哪个会作诗、写字,那当然是生活的技术,不是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质一句话:做人。你们这样出去做人,一定可以影响社会。”
“我今天对你们临别赠言,记住,你们将来是不是念名校,有没有拿到硕士、博士,那都是虚的。怎么做一个完整的了不起的人,怎么做一番事业,对社会有贡献,才是你们的目标,千万要记住!”
吾心安处是吾乡,大师是中国的大师,1985年南大师赴美,旅美三载,思乡之情益重。南先生未尝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次年中秋,岁在丙寅,面对朗朗明月,遥望大洋彼岸,先生情难自禁,夜不能寐,口占一绝《丙寅中秋》,以慰思乡之情,字字凝真情,句句荡人肠:
江山今古一轮元,海外中秋月在门。
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
南大师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说,人怕老,老了以后,当年的老朋友一个个都没有啦,找不到老朋友了,跟很多人坐在一起,都无话可谈了,我也看到了大师内心深处的一点孤独,也许啊,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吧。
在南大师的生活细节中,我真正地感受到了精致生活的样子,当然这也和大师的修行有关,其中有一段特别有意思,南师说:“走路最好的方法就是抬腿时像老虎那么有力,落地时像狸猫那么轻柔,落地时意念中要让脚尖紧紧抓地。快走的时候,全身要放松,双手要自然甩动,甚至可以甩到与肩平,很自然的,你会越走越快,血脉越畅,经络越通,最后就会感觉到好像御风而行,要飞起来了。”走路也是一种智慧,这其中的奥秘很多人不懂。
我深切感受到南师不仅是大学者、大宗师,他更是一位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老师。这是一位可以教你怎样吃饭、怎样走路、怎样说话、怎样问好、怎样读书、怎样做人的老师,细小到站坐卧,宏大到儒释道。
南大师是一个很慈爱的老师,对国平同志也格外照顾,让我这个外人都有点羡慕了。
有天晚上,南师饭后跟大家一起说话,说着说着,南师突然停了下来,对我说:国平啊,坐的时候,不要摇,要坐得稳稳当当,摇来摇去会把运气摇跑的。大家都笑了,我知道南师是用这种幽默的方式点化我、提醒我,要注意坐姿。
老师昨天晚上在饭桌上看你气色不好,有点气虚,回房后亲自给你配了两副药,分别碾细装在两个瓶子里,帮你调理身体。让你每餐饭后服一次,每次一勺,服完后,再给你配药。
宏忍师又拿出一瓶白色的药膏,递给我说:老师听说你睡觉有打鼾的情形,检查结果又不是因为息肉造成的。老师很担心,专门找了一种药品,这是元宝(刘雨虹老师的女儿)从美国带回来的,据说效果不错,送给您试试,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是这样搽在鼻翼两边的……
这样有智慧,有爱的劝导与关爱,真的令人感动。当然,我也看到了一位大师有趣的一面,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大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在生活中充满着轻松之感。
说到南师吃东西的事,有一次真是太有趣了。老师是每天夜里工作的,有一天到清晨三四点钟,有点饿了,在冰箱中找到一包生水饺,他那个智慧的头脑,突然感觉水煮没有蒸的快,就在电锅中蒸。结果蒸了一个小时仍是硬的……怪不得爱迪生有两只猫,他就在墙上挖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所以头脑极不平凡的人,做法就是特别。
南师随后又给我讲,他的眼睛就是因为出了问题,现在看东西极不方便,曾经给毛泽东做过眼睛手术的一位医生想来给他做手术,被他婉言拒绝了。因为那个医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估计他的视力远不如给毛泽东做手术时好,万一失手,那就更惨了,现在毕竟还能看见一点,要是出了问题,那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南师也自称是大妓女,整天接客,迎来送往。但真正能登堂入室,惺惺相惜的却无几人,这份热闹中的孤独怕是别人不晓得;来访人中虽不少诚心求教者,也有许多附庸风雅者,或说些不干不湿的话,或提些难为之请,南师有感众生烦恼业力深重,又怎能不叹息。
南大师也为女子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女人,好像很多人都会去考虑我也在想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女孩,有思想,有德行,有远见,有理想,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才女也是淑女。
当今中国,女性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但是今天的女士们虽然在政治中有权利了,在社会上有影响了,在商场里有魄力了,在家庭中有地位了,在口袋里有钞票了……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发现自己更迷茫了。她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前,困惑、茫然、焦虑、纠结、郁闷、空虚、寂寞、彷徨……科技越发达、物质越丰富,时代越进步,而她们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做女人了,尤其是做一个优秀的女人!我建议,融合南老师的思想与理念,组织专家专门编辑出版一套书,既作为女子德慧大学堂的教材,也作为惠及社会广大女士的优秀读物,用一套书的声音,唤醒那些沉寂和迷茫的内心。用一套书的力量,教会她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女人。
创办女校,就是在宣布,女性地位不可忽视,强化女性地位会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这次办女校便是要推广这样一个教育文化,是希望女性负担起来男性没有做好的工作,女人出来,把推动社会国家文明进步的责任承担起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身作则,教育好下一代。
大师已逝,世间可能再无这样的大师了,一生为弘扬传统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敬仰。
从此一别太湖后,世上再无南怀瑾。
世间再无南怀瑾
百年孤独千年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