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订单》读后感1200字
有一部纪录片电影《我的诗篇》,拍摄了六位打工诗人的生活和写作。电影虽然最后公映了,但是看到的人很少。这六位主人公分别是许立志、陈年喜、老井、吉克阿优、邬霞、乌鸟鸟等。
打工者在中国南方,现在已经不止南方,是一个巨大的人群,但是我们的声音很少被人听到。打工诗人被这样打包推向大众,效果如何先不去考究,事件本身的情怀和意义却极其深远。
其实打工群体的文学创作一直客观存在,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像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一样不被人注意而已。
王十月,也是一位农民工出身的作家。中篇小说《国家订单》是他的代表作。曾在《人民文学》发表,并获得鲁迅文学奖。他的很多作品选集都选取了这篇小说。这本小说集更是以它作为书的名字。
这本选集其实是两部分,包括《国家订单》、《九连环》、《白斑马》、《不断说话》几篇中篇小说,都是关于打工工厂老板民工及各色人等生活的状态,另外一部分则是《烟村故事》,烟村可能是普通意义上的故乡,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家园。
依靠订单加工生产的小老板会因为偶尔的没有订单或者货款不及时到账而面临破产倒闭,一张来自大洋彼岸,因为“9.11”美国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产生的生产星条旗的《国家订单》,立马让小老板起死回生,却让无法选择的打工者失去了生命;依傍大厂大公司的小厂也会因为靠山的危机岌岌可危,各种企业、老板、管理者、劳动者、父母、爱人,命运的交错纠结像一只传统的智力玩具《九连环》一样环环相扣,生死攸关;而生存在林立的工厂机器间的农民工,其生态状况是怎样的令人压抑痛苦,甚至时时面临生存危机,同样具有一定思想的白领也因为生存环境的困厄焦虑抑郁,渴望交流沟通的心里无处发泄,外化于寄望《不断说话》,却陷入无人聆听的尴尬,陷入生存困境的底层人民,突然爆发的挣扎,极有可能化作无法理喻的互相伤害,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困境寄寓在虚无的幻象《白斑马》,所有的生死就在白斑马的出现后重新洗牌......
他乡已然残酷,故乡却难以回归,但是我们可以幻想。想象有一个桃花源,或者类似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那里有活得安详幽静的亲爱的人们,有我骨肉相连的亲人,有我青梅竹马的发小。当我们远离他们,无法回头,只能在远方遥寄,希望他们永远幸福!
中国从来不缺作家,甚至每个县市都有作家协会。也不缺关心民生冷暖的良心写作者,但是真正有温度的写作又有几个?
很多写农民工的写作者写出了我们的生存困境,揭示并抨击资源分配的不公,好像已经站在了天平的中间。岂不知这个世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生态,其中既不是大老板大资本家又不是底层人民的中间层也有其生存的困惑和危机。故乡的凋敝、荒芜已经是国人近年来的共识,谁又问过我们心中希冀的故乡应该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农民工诗人用心底最深层的呐喊释放淤积已久的彷徨。农民工作家则用自己的视角为你展示一个立体的冷暖多彩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梦里的故乡,也有国家的订单!
2015.5.13初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国家订单》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