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袍子》读后感1700字
《灰袍子》——石舒清笔下的西北农村
01.
石舒清:作家,男,回族,48岁,宁夏海原县人。代表作品有《清水里的刀子》《灰袍子》《底片》《伏天》、《苦土》、《开花的院子》、《暗处的力量》。
1989年毕业于宁夏 固原师专英语系。当过中学教师,现为宁夏文联一级作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已出版小说集四部。短篇小说 《清水里的刀子》获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清洁的日子》获第七届 《十月》文学奖,获得第五、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
02.
微读荐语说:“透过《灰袍子》,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
这些作品,是对回族优秀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
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更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灰袍子》是自己看的石舒清的第二部作品,其中部分短篇和部分人物在第一本《清水里的刀子》中也出现过,外加西北方言,读来使人亲切感十足。
读完作品,静静思考,总觉得有份遗憾,石舒清先生的写作有点局限于短篇,还是比较期待他写长篇,毕竟作为一个现代作家,有了优秀的长篇才会在作坛有更大的立足之地。
记得他在书中说要写出他爷爷的故事,那就得是一篇长篇,而我期待着他的长篇。
一位因石舒清的作品而相交的书友说:“宁夏作家普遍善写短篇,长篇写的也有,可质量方面就有相对的欠缺,而且宁夏的学术路走的比较晚,对长篇创造缺少一定的经验,但是宁夏的文学是个逐渐成长的松树,相信不久后会有满意的长篇面世。”
03.
比起世界文学名著,我更喜欢乡土文学,这种文学题材贴近我的生活,尤其是西北作家的作品,总能给我诸多感触。
一直喜欢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现在也开始慢慢喜欢一些宁夏作家,虽然才刚刚开始接触,但有些东西,你一喜欢就会中毒,然后无法自拔,犹如我对乡土文学的热爱。
看着西部文学一天天日渐发展,心里莫名很骄傲,看着一个个陕西作家、宁夏作家、新疆作家、甘肃作家佳品倍出,我在想,青海文学是不是也会随着西北文学发展的大潮流而有突破性的进展呢!
对于青海文学,自己一直很陌生,自己知晓的只有现在著名书法家黑鬼老师,青海本土作家井石老师,以及青海青年诗人牧白。
黑鬼老师,书法作品在国内也算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黑鬼书风”。因其在书画、音乐、演艺、影视方面的突出才艺,人称“黑鬼四绝”,被誉为“西部鬼才”。
微信列表里有黑鬼老师,和他有过交谈,他很愿意指点后辈,没有架子,最感动的是他热心公益,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收入来帮助众多癌友,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投身公益,值得令人敬佩。
井石老师,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青海省湟源县人,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井石老师集众多身份与一身,并且切换自如,在平行世界,他过着多元生活。
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 中篇小说集《 湟水谣》,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 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虽然和井石老师没有交集,但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和他交谈交谈。
青年诗人牧白,我的直系学长,只不过我和他从未谋面,但有过很多交集。他的诗风应该接近于青海乡土文学,至少我总看到他总方言写诗,使人读后酣畅淋漓。
作为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学长,他在我眼中的身份更多的是诗人,或许因为年龄阅历等问题,他的诗虽然还有很多进步空间,但他的人品,我和许多人有目共睹,他身上有股诗人的清高气,他贴近生活,却又远离世俗。
最爱和他聊藏书,总觉得找到了知己一般,希望学长以后得文学之路会越来越棒!如果可以,等我毕业了,来找你学作诗,愿你不要忘记你的那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和我回敬你的那句“今夕观兮,君未陌路。”
青海常青,愿青海文坛也会有常青之树,更愿西北文坛也会屹立于中国文学之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灰袍子》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