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读后感900字
本书很精彩,我认真地看完了第一遍。信息量很大,涉及面很广,无论是国际经济与金融领域还是国际政治与外交领域,感觉研究得都很专业。我觉得要完全理解还需要大量的补课。尽管如此,还是想要记下来几点读后感:
一、阅读本书对增强“四个自信”是有积极而实在的意义的。【不作赘述,读者自知】
二、机遇与危机并存。本书是2014年第二版,预测到了可能出现的种种危机。其中,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是最近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尽管困难重重,决策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导致“晋级闯关失败”,但是本书还是给出了很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政策建议,让我觉得我们最终闯关成功的机会和概率很大。
三、面对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其根本点在于:真正增强我们的内功——例如,分离国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优化公司内部治理,让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让公司高管成为商人而非官员,优化职工收入激励机制;让民企和国企平等竞争,甚至应该放开更多的垄断行业民资准入,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并让他们在国际化竞争中成熟壮大;培育中国的“巴菲特”,并大胆尝试由私募基金管理国有金融资产【这一点很重要很大胆!】
四、对外援助中的“势利”兼顾、“名利”双收!【比如书中提出的适当集中、打造样板,输血与造血并举,结合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观点是和我有共鸣的,无法逐一纪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书中几处涉及人才培养的方面还想特别笔记:
一是在论述我国主权基金管理问题的时候,疾呼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实战型国际金融人才和国际法人才;要形成正向优化迭代人才队伍的体制机制……
二是在论述对外援助问题的时候,提出来每年都有一千到两千个大学生到世界各个角落去洋插队,具体负责援助项目的考察论证、项目管理工作,这批人才将是未来中国向中央化国家发展过程中难得的宝贵财富。
三是在讲到中国缺少高水平的对外政治&经济领域智库时,提到:相关的研究课题经费太少,导致一些对外项目前期论证粗糙,研究质量低下。
中国要成为中央化国家,最关键因素说到底还是人才!还是让人成为材、财、才的体制机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