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读后感2600字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开门揖盗
《门口的野蛮人》(布赖恩•伯勒,机构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是一本读起来比较费劲的金融纪实作品。因为,相对于雷纳公司这种离我们比较远的公司,我们更喜欢看到宝能和万科、安邦和民生银行的故事,以及各种八卦故事和对“背后的赵家人”的揣度。
但是,当郁亮在万科2014年年会上举着这本被誉为20世纪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的书籍里,可能不经意的翻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杠杆收购的大幕。但正如亲爱的毛主席所说,“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郁亮先生自己也不会想到,当他举起那本《门口的野蛮人》时,猎狗一般嗅觉的“野蛮人”就开始兵临城下;而万科本身,也不幸或有幸成为了这一万众瞩目的大戏的焦点。
因此,在这个时点,读这本书,倒确实有一些特别的意味。
从本书内容来讲,《门口的野蛮人》只是在讲一件事:排名美国第19名的雷诺兹—纳贝斯克(以下简称雷纳公司)收购案。它以雷纳总裁约翰逊命运轨迹为主线,详细描述了雷纳公司成型、壮大、最终走向刚刚收购,以及由此在华尔街掀起一阵阵竞标狂潮和混乱的过程。它为门外汉揭开了投资银行神秘的面纱,无论是从业务操作等专业角度还是从中折射的并购业人情世故,都让读者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事实上,在本书所记述所发生故事的八十年代,华尔街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萧条,股市萎靡不振,于是众多投资机构把目光投向了企业收购。而由于股价的持续走低,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这就使得收购有利可图。然而资本永远追逐利润最大化,众多投资机构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进一步发明了杠杆收购。杠杆收购(LBO),说通俗点,就是收购者通过债券、抵押等形式向银行借钱进行收购,成功后再通过出售公司资产等方式偿还债务,以小搏大,有点类似贷款买房。这样仅用很少的一部分自有资金就可以撬动一个庞大的公司。
在书中的并购案中,收购方不是同雷纳处在同一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实业公司,而是华尔街著名的商人银行和投资银行及运作垃圾债券的高手——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希尔森-莱曼公司、所罗门兄弟、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悉数出场,KKR当然积极登场。作为这种非实业类型的公司,它们收购雷纳当然不是为了扩张自己的业务,而是为了天价的并购费或咨询费,以及诸如销售垃圾债券的筹资过程中利息带来的负税效应或者对公司的控制。另一方面,雷纳作为全美最大的烟草和食品工业公司之一,这样重量级的作品引得参与并购各方趋之若鹜,谁都想分一杯羹。当时,雷纳就是一个典型的估值低于实际价值的公司,公司的管理层也厌倦了对于股价无休止的关注,于是在协利证券公司的怂恿下决定进行杠杆收购。于是,他们希望以高于股价10美元的价格进行杠杆收购。一旦管理层收购这扇门打开之后,就惊动了华尔街几乎所有的投资公司,几乎所有人都想掺和进来。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投行。慢慢地股东也觉察到了管理层的阴谋,决定进行公开投标。于是管理层、KKR公司以及第一波士顿公司开始了对于这个公司的最后竞逐。
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管理层报价每股75美金的收购方案,最终以KKR报价108美金(动用资金250亿美元!)收购成功;而故事的始作佣者、雷纳CEO约翰逊拿到了5300万美元的补偿金,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元气大伤而谢幕。
如何分析这个故事呢?大约结论是五点:
一是,价值被低估是导致门口野蛮人入侵的基本前提。无论是因为市值管理不到位,还是因为公司具有巨大的改善空间,都是如此。KKR在收购过程中,也是得到了内部人的接应,发现了内部改善的巨大空间,才因此提高了报价;
二是,管理层提出收购要约是导致门口野蛮人入侵的重大机会。这是因为管理层对公司的估值相对会更加谨慎合理,因此,当管理层提出收购要约时,这意味着向市场释放了重要的公司估值信号,这就像鲨鱼闻到血腥一样的马上围了过来;
三是,针对本案来说,对于管理层的巨大让利,是导致市场轩然大波的重要原因。如果完成这个收购,则其总裁约翰逊可以获得10亿美金的资产,而获益人数也只有不到十个人,这是导致舆论失衡和决策衡的重要因素。在本次收购过程中,特别委员会成员很难说服自己让一位内部管理人获得如此高的利益,而获得这个利益的很重要方式是进行裁员和消减内部成本!无论是八十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更不论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很难有秘密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好各相关利益方特别是员工和股东利益,这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政府等决策机构,还要考虑社会心理(如果社会的反对声音过大的话,则即使一个合理的交易,也容易被搞黄,甚至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四是,信息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重要性。在本案中,本身KKR在这场收购中没有任何胜算,因为它无法得到这个公司内部的详细信息从而无法进行估值,那么也无法合理出价。后来也是因为KKR得到了雷诺兹公司的一个高管的内部信息,才利用先进的模型推测出了其实际价值。至于剩下那些早早退出的公司,更是因为无法得到管理层的支持从而无法得到信息,黯然出局。
五是,如果收购成功,取得管理层的支持是很核心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无论是收购过程中,充分的信息可以支持更好的决策,还是收购后,通过管理层进行更好的管理提升。否则,要么买贵了,要么买错了;或者,在收购后产生巨大的损耗。当然,是否取得大多数管理层的支持,要主要看被收购对象的核心资产是什么(是管理团队、管理能力还是资产或技术)?
本书中的有些描述也有点意思,也略举三点:其一,“富裕的老男人和结发妻子离婚后迎娶年轻漂亮的女人,这种现象被称为‘詹妮弗综合症’。休格尔对这种现象有种刻板的印象,他认为那些上了岁数的丈夫经常会做一些傻事来取悦他们年轻的‘詹妮弗’。”;其一,“‘喧嚣的80年代’是一个新的镀金时代,只有胜者为王。罗哈廷曾经把它称为‘赌场社会’。投资银行家们既充当庄家,又是炼金士。他们编制出复杂的方案,演算出诱人的数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然后引诱管理层上钩。”其三,“对于希尔这些人和那些华尔街律师来说,每一个收购都是他们赚钱的机会,没有好与坏之分。有人说华尔街的并购咨询顾问的忠心时刻在变,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对。因为除了对他们的公司和自己,他们毫无忠心可言。”
总体来讲,这本书的整个故事也是惊心动魄的,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它像一面镜子,会镜鉴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读后感_2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