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约翰·博格的投资50年》读后感_1300字

《约翰·博格的投资50年》读后感1300字

林中两条小路蜿蜒伸向远方,我选择人迹罕至的那条小路,那会使一切都变得不同。这首由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作的诗歌用来形容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伯格最合适不过了。股票市场看上去非常复杂和神秘,但约翰伯格认为其收益率却是由两个因素的简单相互作用决定的:投资收益,如股息分红和利润增长;和投机收益,如股票价格变化产生的收益,而股票价格就是投资者愿意为每美元利润所支付的价格(市盈率)。情况就是这么简单,正是由于市盈率倍数的增长,而并非股息收益率和利润增长率这些基本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大牛市,但树木终究不会长到天上去,在股市这个大赌场里面,只有赌场管理员才是赢家。迟早,投资收益必须由未来的现金流量决定,高市盈率只是未来现金流量提前折现而已。从长期来看,股息收益率和利润增长率才是股票收益率的基本驱动力。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和判断,约翰伯格创造了指数基金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他认为在设计一个可供销售的产品与创建一种提供服务的投资之间,存在着关键差别,而后者是高尚的。正如奥卡姆剃刀理论那样,当面对复杂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时,约翰伯格选择了最简单的一种。

投资的四维元素包括: 收益,成本,风险,时间。普通投资者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几乎完全忘却了其它三个更重要的元素。风险是关于神秘的东西,它关注于未知,因为如果一切都是已知的话,就不会有风险这样的东西。帕斯卡的名言:我们该走哪条路?理智并不能回答。在时间这个魔方面前,复利奇迹变成了复利暴行。共同基金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税收几乎抹去了一半我们应得的股市正常收益。所以,无论巴菲特还是芒格或彼得林奇都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是最合适的选择。可惜,中国人习惯了人定胜天的逻辑,在杠杆,轮动,量化,大数据等所有一切他们能够找到的光环下面做着徒劳无益的挣扎。这恰恰证明了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有效性。

无知战胜智慧,黑暗战胜光明。帕拉图理想国第七章描述过这样一个经典寓言: 有一批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人们的脖子和脚被锁住不能环顾,只能面向洞壁。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不居的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实在”,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并习惯了这种生活。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是影像而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他不得不回到洞内,但也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看清了一切,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其实我们都是囚徒的后代。

2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告诉过我们“人是世间万物的标尺”,而现在我们正转变为“东西是衡量人的标尺”这样一个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品行高尚的人,需要更多的约翰伯格,因为生命的价值是由他如何影响别人的生活来衡量的,而不是由他的名望或者财产来衡量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约翰·博格的投资50年》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