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读后感_1200字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读后感1200字

心灵之忠告:请从第九章开始读。罗永浩这个害人不浅的,有多少是从《罗永浩:自强不息,折腾不止》转战来的,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今天中午我看差不多要看完就已经在脑子里勾勒点评的大致框架。我是个实事求是的读者,但同时我可能是个浮躁的读者,所以请谨记,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我只是真实记录。
宏观上说,我觉得无价可以换成《出价》,它无时无刻不在教你出价的方式,出价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怎么给自己出价,有没人上当之类balabala....
整书共三个大块,可以算是循序渐进吧。但我看到第八章实在是忍不住了,我询问另一位也看过这本书的书友,我其实是想问是什么支撑你看完的,话到嘴边成了:唉呀看不下去了,我以为是零售业定价神书。结果都八章了,还在扯试验,重点是,试验还都是赌博。。。
为了不弃书,坚持了下,到了第九章就柳岸花明了,回顾前八章,就像只为了佐证有“锚定”效应,我都怀疑是不是威廉想凑字数。。。。
所以第一框架是名词解释部分。也就是一直持续到第八章只是为了教会你锚定效应、还有个p类赌原则。但是漫长的日子,的过程,其实十分枯燥的,还涉及非常多的,文字的解说或者实验的描述。像我这种抱着看完就能知道怎么定价,如何让消费者认可我们的价格的这种心态进来的,无论如何是沉不下心看第一框架的。想起网络流行语:就像我裤子都脱了,你让我看这个?‍️
第二框架是出价心理之争,比如同样两样东西,是选105 5。还是选100 10。同样总价,但有人告诉你10块的剪刀在距你20分钟车程的店里卖5块,大多数人会驱车前往,但如果是105的卖100则没人愿意过去了。但总价不变,都是用110元,却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有些有点过时,但从心理学上讲,你总要有基础训练。
第三框架则是在出价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空间,人种,性别,暗示锚定,通货膨胀,激素”等因素来说明出价这不能一成不变的。
但这趴也是最多元的一章,甚至提到泡沫为什么产生,《土拨鼠日》的情节再现可以让人日益改进自己的判断。然而经济泡沫的战线太长,很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已。
哦对,还有微微涉及到互联网经济。但是他浅尝辄止。有可能他想写的时候,互联网正在高速经济发展的时代,所以他也无从下手,并没有看出其中的门道了。。
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它其实就是一个从入门到简单,再深入的一本经济原理或者谈判原则的书。谈判可以应用到非常多的地方,比如跳槽对自己出价。
但最后我记住两句话,略有用,赠于你:
1. 普通老百姓是货币错觉的真正受害者
2. 如果发现谈判桌上的对方无名指比食指短且带着结婚戒指,那就得偷笑了[呲牙]
可能还是必须越看越入佳境,但是威廉秉承的想要让所有人看懂他的入门,所以写得冗长了。他的再深入部分,又不可能写得像经济学专家的书籍那样深,所以她只是像一个老师,慢慢的引领你入门。‍️,好吧,受教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