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细致考察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探讨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以非法私利为行为动机的群体通常是犯罪团体,而“为信仰而战”的暴民团体会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影响群体观念和信仰的因素有种族、传统、制度等,此外,极具感染性的语言、理想国的召唤、领袖人物的煽动等也对群体行为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乌合之众」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读这本书对我来讲很困难,因为他用了很多历史案例来阐述理论。不熟悉这些历史事件和背景的情况下,啃下来真的非常难。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群体效应以及统治者如何利用群体的`需要`去统治。
群体是盲目的、低智商的和情绪化的。群体和个人总是喜欢现成的观点。而这种观点一般需要来自一个有声望的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一旦聚集,都会本能地处于一个首领的领导之下。所以每一个群体都会有一个有主张的领袖诞生。
在人类拥有的所有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是最强大的。领袖本身就必须对一种思想坚信不疑,才能传递给其他人。所以领袖都熟知群众心理,懂的讲一些空、大却又没有证明的话,俗称画饼,并以此拴住群体的心。
群体一旦受到集体暗示,就会变得盲目,甚至把自己杀人当成一件非常光荣的人。犯罪群体,普遍容易受到暗示、轻信、多变、情绪好坏都很极端、表现出某种形式的道德。群体利益和群体规则,会让人麻木,内心冷漠。很多事放在个人来看,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群体规则中,却被合理化了,执行者反而也会觉得无上光荣。从这个层面来看,群体有时候是非常可怕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想放弃,于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读书,长见识?充实生活?
后来我想明白,最关键的是提升个人思考和辨识的能力。在我看来,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产生共鸣的,另一种是启蒙思想的。能产生共鸣的书,往往是和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和情绪有部分吻合的。这样的书读起来就像是一场深刻的对话。思想碰撞,产生共鸣,延伸思考,或者打破一些个人的既定看法。能启蒙思想的书,就是暂时没在自己思考域内的,这种书比较难读懂很深刻,但是它带来的理论和思考,是一种铺垫。却更能把你从眼前这个世界拉起来,告诉你除了面对局限在你视野和心域的世界,还有更广阔的空间等着你去探索。
t
之所以说读书最关键的是提高思考和辨识能力,是因为读书需要智慧的吸收,不是盲目地往脑子里塞。需要去辨识作者阐述的出发点,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并验证合理性,并最终内化成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我所认为的读书的价值。
「乌合之众」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乌众之合,常被当成一个贬义词。贬义词被有心之人利用之后便是褒义词。多人评价,说这是一本值得研究和审读的群体心理学书籍。
书中用词造句硬气,常常逼用理性思维追随作者的脚步。我是一个从骨子里散发罗曼蒂克气息的人,这书读得有点吃力。其中也不乏一二想法。
群体心理绝对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这般心理特质?从构思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到如何建立一个(包括一个目标的确定“画大饼”,特定情绪“制造或顺应”,词汇“打鸡血”等等,)到真正把控群体。联想到电商顾客,新媒体受众,实体零售等在这些领域把群体心理特质运用到其中。
回到个人,明白面对特定群体,首先了解群体是什么组织成员?具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你为什么要面对这个群体?然后从肚子里拿出什么对应他们想要进行投喂。注重整齐情绪起伏变化。更好地说服,达到自己的目的。转而对个体亦是如此。沉心观察,眼神,动作,微表情等等。基于面对面交流。
读书,变得攻利起来,想想你的生活哪些方面可以用到书中知识,才OK。当然纯因为我喜欢而读除外。我的除外有诗。之后便没有。
人群熙熙攘攘。天下皆为利来利往。
20181127 12:23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乌合之众」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